万山高处云结台,崔嵬鼎力真奇哉。
穿岩出洞二十里,宝塔三五涧中起。
巨木枯藤石上生,夜来挂月朝飞雨。
石钟石鼓数声静,野猿时笑烟霞来。
乘风步虚一搔首,白云散尽青天开。
天门玉籁天孙语,织女银河罢机杼。
下界山神知我来,功成羽化蓬莱主。

【注释】

云台山:位于今河南林县西,主峰高耸入天,为古代传说中的仙山。云台,又名“玉霄”、“紫微”,为道教名山之一。

万山高处云结台,崔嵬鼎力真奇哉:群峰万丈之上云雾缭绕如台似阁。

穿岩出洞二十里,宝塔三五涧中起:穿岩、出洞都是形容山峰奇特险峻,有穿山越岭,出谷飞泉之意。三五,形容数多或众多。

巨木枯藤石上生,夜来挂月朝飞雨:巨大的树木枯藤生长在石头上,夜晚挂着月亮,早晨又飞下细雨。

石钟石鼓数声静,野猿时笑烟霞来:石钟、石鼓是古时敲击以报时辰的器具,现在已寂静无声。野猿指山林中自由生活的动物,有时也会发出笑声。

乘风步虚一搔首,白云散尽青天开:乘着清风跨上云层,手抚长须仰头观看。白云飘散后天空变得晴朗开阔。

天门玉籁天孙语,织女银河罢机杼:天门是指神仙所居之处,玉籁即玉磬声,天上仙女们吹奏玉笛,声音美妙动人。织女指的是织女星,银河就是天河,这里指天上的银河。罢机杼即停止织布的工作。

下界山神知我来,功成羽化蓬莱主:下界的山神知道我来了,我功成以后将升到仙境去。

【赏析】

《云台山》,唐代李白诗作。此篇咏云台山之景及神话。

开头二句写云台山高而秀。万仞高山上,云雾缭绕,构成一种虚无缥缈的境界。崔嵬,高大的样子。这两句是说云台山高而秀拔,真是奇伟无比!“崔嵬”与“高”同义复用。“鼎力”,大力量的意思,是形容云台山的雄伟高大。“鼎足”原指三足鼎,这里用以形容云台山高耸入天。“奇哉”,赞叹其神奇美妙。

下面六句描写了云台山的奇观。云台山有岩石穿空而出,有瀑布飞流直下,有古树苍藤缠绕在岩石上。晚上,月光映照在树上和山上,像挂在树上的月亮一样;早晨又有细雨从山上滴落下来。“三五”是数字词,这里指数量多,也是指众多。“挂”,动词,意为挂在树上或者挂在墙上。“朝”,早晨。“飞雨”,名词作状语,即从山上落下的细雨。“石钟”句,用钟乳石来比喻岩石上的钟声,“玉”为美玉,这里指玉石制成的乐器;“玉籁”,即指玉石做的乐器发出的音响。“天孙”,指织云的女仙。《古诗十九首》中有“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的句子,这里用它来形容织云女仙正在织布。“罢”,停止。“机杼”,织布机上的梭子。“机”,指梭子等纺织工具。“织女”,即织女星,古人认为织女是织造云彩的仙女。“银河”,指天河。银河系北方一条大水道,由无数星体组成,其中有一条横贯中央,形如牛斗(北斗星)。

以下八句写云台山的神奇美丽。山上的巨石上长出了大树和老藤,夜晚挂着明月,早上又飞下了细雨。“织女”,即织女星,古人认为织女是织造云彩的仙女。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天上的仙女们在织云的时候,好像还在忙碌地工作着。“银河罢机杼”,“罢”字是停止的意思,意思是说天上的银河已经停止了织造云朵的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忙碌了。“天门玉籁”,“玉籁”,指玉石制成的乐器;“玉籁天孙语”,意思是说天上的神女们正吹着玉石制成的乐器,发出了美妙的声音。这里的“玉籁”和“天孙”都是用来形容声音美妙动听。“织女银河罢机杼”一句,意思是说天上的银河已经停止了织造云朵的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忙碌了。“下界”,指下方的世界,这里指人间。这里是说人间的山神都知道天上的仙人来到过这里。“功成”,完成了某种事情,取得成就。这句的意思是说天上的仙人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他们就要返回仙境中去。“羽化”,指成仙,这里指仙人修炼得道后飞升上天。这是对仙人的赞美之辞。“蓬莱”,传说中的仙山,这里泛指仙境。

最后四句写诗人自己对这次游览云台山的感受。他乘着轻风跨上云层,手抚长须仰头观看,只见白云散尽后天空变得晴朗开阔。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云台山的神奇美丽已经深深地留在他的心中,他将永远记住这段美好时光。“乘风步虚”,意思是说乘着轻风踏上虚空,步上仙坛。这句的意思是说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心情舒畅,仿佛已经登上了仙坛似的。“一搔首”,意思是轻轻地用手挠了一下头发,表示轻松愉快的心情。“白云散尽青天开”,意思是说当白云散尽后,天空变得晴朗开阔起来。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心情舒畅,仿佛已经登上了仙坛似的。

整首诗歌语言优美流畅,想象丰富奇特,描绘生动形象,表现手法多样,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