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令一以醉,柳春不复知。
谁持千日酒,为息百年机。
蛮触国蜗角,流血斗离披。
蚩蚩名利间,所争亦如之。
汉阴有遗老,岁暮可同归。
《感遇其十六》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感遇 其十六
陶令一以醉,柳春不复知。
谁持千日酒,为息百年机。
蛮触国蜗角,流血斗离披。
蚩蚩名利间,所争亦如之。
汉阴有遗老,岁暮可同归。
- 逐句释义:
- 陶令一以醉:陶渊明常常以醉酒为乐。
- 柳春不复知:春天的柳树已经无法知晓了。
- 谁持千日酒:谁来持有这千日的酒?
- 为息百年机:为了解除百年的忧愁。
- 蛮触国蜗角:比喻微小的争执像蜗牛角那样小。
- 流血斗离披:形容激烈的斗争。
- 蚩蚩名利间:在名利之间追逐争斗。
- 所争亦如之:争夺的东西也如同这些。
- 汉阴有遗老:汉朝的阴间有位遗老。
- 译文注释:
- 陶令一以醉,柳春不复知(陶渊明常常以醉酒为乐,春天来临却无法知晓)。
- 谁持千日酒,为息百年机(谁来持有这千日的酒,用来解除百岁的忧患)。
- 蛮触国蜗角,流血斗离披(比喻微小的争执像蜗牛角那样小,形容激烈的斗争)。
- 蚩蚩名利间,所争亦如之(在名利之间追逐争斗,争夺的东西也如同这些)。
- 汉阴有遗老,岁暮可同归(汉朝的阴间有位遗老,到了年底可以回到一起)。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陶渊明的形象,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生活的理想境界。陶渊明不仅以诗自娱,更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清高的志趣影响了后世的文人。
- 诗中表达了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百态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追求。
- 诗中的“蛮触国蜗角”等意象,寓意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琐事的超然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追求内心平静、远离纷扰的人生哲学。
《感遇其十六》是一首充满哲理和审美情趣的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百态的反思,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理念。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探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