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登苏台上,怀古生百忧。
霸气已沦没,草深麋鹿游。
锦帆落天外,孤月照长洲。
彼美五湖子,翛然不系舟。
功成耻受爵,亮节激千秋。
【注释】
我:主语;登苏台:登上高高的苏台。
生百忧:因怀古而生的许多忧愁。
霸气:指国家的威势。沦没:消失、埋没。
草深:草木丛生。麋鹿游:麋鹿在草地上游荡。
孤月:独挂天空的月亮,这里指月亮高悬,映照大地。
五湖子:泛指隐居的人。
翛然:自由自在的样子。不系舟:不受世俗羁绊。
功成:功业成功。受爵:得到封赏。
亮节:清白的节操。激千秋:激励千秋万代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元年(742年),任左拾遗时所作。诗题“感遇”即感于所遇,也就是对朝廷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此诗通过描写诗人登临高台眺望四周的情景,表达了他对朝廷腐败的不满及对隐逸生活的喜爱和追求。全诗意境开阔,语言简练生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首句“我登苏台上”,以第一人称开篇,表明诗人正在登临高台,并由此展开下面的叙述。诗人登高望远,心怀壮志,但却被现实所困扰,产生了很多忧思。
颔联“怀古生百忧”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面对历史景象时的心理状态。他怀古之情,生发的忧虑也随之增多。这种忧虑源于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担忧,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颈联“霸气已沦没,草深麋鹿游”则将视角从广阔的历史场景转向了眼前的景象。原本雄壮的气势已经消失无踪,而草莽之中却仍有鹿群自由地游荡。这一对比更深刻地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悲愤与无奈。
尾联“彼美五湖子,翛然不系舟”是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五湖子”并非实指,而是泛指那些超脱世事、远离尘嚣的人物。他们如同自由自在的鸟儿,不受任何束缚,只享受着自然的美好。这既是对那些隐逸之人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己理想追求的体现。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历史画卷,又巧妙地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