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我少年日,皇皇经四方。
况已经壮龄,远图宜自强。
风云幸斯会,羽翩今有将。
驰驱一系念,夙志俦与偿。
甚知功名薄,甚感故意长。
拭泪勉为别,白日回回光。
【解析】
本首诗作于诗人在长安时,其时他已四十二岁,故诗中“少年日”与“壮龄”相呼应。此年春末秋初,诗人应诏入京,任弘文馆校书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诗人此时心情颇为矛盾,一方面对前途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又感到自己才疏学浅。这首诗就是这种复杂心理的写照。
其一,“昔我少年日,皇皇经四方”,回忆自己少壮之年,四海为家,风尘仆仆地游历四方的情景。
其二,“况已经壮龄,远图宜自强”,“况”字承上启下,“壮龄”是说诗人已经到了壮年时期,应该奋发图强了。“远图”即远大的志向,诗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这个远大的志向。
其三,“风云幸斯会,羽翩今有将”,这是说命运安排得好,遇到了一个好机会,自己即将踏上征途,去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风云”喻指机遇或时代,“羽翩”是形容飞翔的样子,这里借指自己乘机而起,飞黄腾达。
其四,“驰驱一系念,夙志俦与偿”,诗人想到自己要离开京城,奔赴边疆,就感到十分挂念,心中充满了依依不舍的心情。“夙志”即早年立下的志愿,“俦”即相伴、一起。诗人想到自己的夙志即将实现,内心无比激动,也深感荣幸。
其五,“甚知功名薄,甚感故意长”,这是说诗人深知自己才能平庸,没有什么高深的学问;但同时又感到自己有一颗执着的心,不会因环境而改变志向。“功名薄”和“故意长”都暗含着一种自我安慰的成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其六,“拭泪勉为别,白日回回光”,这是说诗人在临行前强忍眼泪,勉励自己坚强地面对离别,并希望早日回到家乡。“白日回回光”即比喻光明,这里指太阳的光辉。
赏析:
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离京赴边时的复杂心情。开头两联,诗人回忆起少年时候到处漂泊的经历,表现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抱负不凡的性格特点。中间两联则进一步表明了自己报效国家的志向和决心。最后两联则是诗人的肺腑之言,表达了他对自己前程的无限憧憬和自信。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高远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