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通归里日,彭泽去官辰。
酒熟邀田父,花时对孺人。
素琴横竹几,藜杖挂山巾。
在世无明略,犹堪传隐沦。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一句:“敬通归里日,彭泽去官辰。”
- 解析:这里提到的“敬通”指的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文人陶渊明(字元亮),而“彭泽县令”则是他辞去官职的地方,表明了诗人在陶渊明归隐时的情景。
第二句:“酒熟邀田父,花时对孺人。”
- 解析:此句描绘的是诗人邀请村中农民一同饮酒赏花的温馨场面,通过“田父”和“孺人”,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平民百姓的关怀。
第三句:“素琴横竹几,藜杖挂山巾。”
- 解析:描述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生活画面,诗人在竹子制成的小几上横放着一张素琴,身旁挂着一根藜杖,展现了他追求简朴生活的姿态。这里的“山巾”可能意味着一种朴素无华的服饰或头巾,增添了几分自然和野性的美。
第四句:“在世无明略,犹堪传隐沦。”
- 解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在世俗中没有高超的谋略,但仍然能够传承自己的隐逸生活。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高度认同和自豪感,即使在复杂的社会中,也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清静和自由。
译文与注释
闲居
敬通归里日,彭泽去官辰。
酒熟邀田父,花时对孺人。
素琴横竹几,藜杖挂山巾。
在世无明略,犹堪传隐沦。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通过描述与村民共饮、赏花等日常活动,展示了他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诗中的“素琴横竹几”和“藜杖挂山巾”等意象,不仅富有诗意,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在世无明略,犹堪传隐沦”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虽非治国之才,却能以高尚的品德和独特的生活方式影响后人,成为后世传颂的隐士典范。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一首表现隐逸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