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见年来燕子稀,香泥何处恋忘归。
竹亭草阁帘虚卷,树杪云边影乍飞。
社日屡看时节爽,旧巢忍与主人违。
萧条景物殊畴昔,叹息林中事亦非。
燕子
渐见年来燕子稀,香泥何处恋忘归。
竹亭草阁帘虚卷,树杪云边影乍飞。
社日屡看时节爽,旧巢忍与主人违。
萧条景物殊畴昔,叹息林中事亦非。
注释:
- 渐见年来燕子稀:渐渐地发现今年的燕子变得稀少了。
- 香泥:指的是燕子筑巢所用的泥土,因为燕子喜欢在香木上筑巢,所以人们常用“香泥”来代指燕子的巢。
- 恋忘归:留恋着不想离开。
- 竹亭:用竹子搭建的亭子。
- 草阁:用草搭建的屋子。
- 树杪(miǎo):树梢。
- 云边:云层的边缘处。
- 节:季节的意思。
- 叹:叹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燕诗示刘昆》。诗中通过描绘燕子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和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渐见年来燕子稀”,描绘了燕子数量减少的情景,暗示着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变迁。燕子作为春天的象征,其数量的变化往往与季节的变换有关。在这里,燕子的稀少可能暗示着春天的结束或生命的衰老。
次句“香泥何处恋忘归”,进一步描绘了燕子对家园的眷恋之情。香泥是燕子筑巢的重要材料,而燕子之所以恋家,是因为这里有它们的生活根基和生存环境。这里的“恋忘归”表达了燕子对家的深深眷恋,即使是远离故土,也要努力回到自己的家园。
第三句“竹亭草阁帘虚卷”,描绘了燕子在亭台楼阁上的活动场景。竹亭草阁是古人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是作者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燕子在此处飞翔时,帘幕被风吹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一句不仅展现了燕子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第四句“树杪云边影乍飞”,描绘了燕子在高空飞翔的景象。树梢和云层之间,燕子的影子时而显现,时而消失,给人一种轻盈灵动的感觉。这一句既体现了燕子的飞行速度和灵活性,也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和活力。
最后四句“社日屡看时节爽,旧巢忍与主人违”,则转向了燕子与人类的关系。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象征着丰收和希望。在这里,燕子频繁地出现,预示着天气晴朗,预示着丰收的季节即将到来。然而,燕子却不愿再在旧巢筑巢,可能是因为它们已经厌倦了这个地方。这两句诗既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和动物的关爱,也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和冲突。
整首诗以燕子为线索,从燕子的数量变化到燕子的活动场景,再到燕子与人类的互动关系,层层深入,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人通过对燕子的描绘,也表达了对生命、时间和变化的感慨,给人以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