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尘途二十秋,归心今已托东流。
披图喜见林间叟,极目云山兴不收。
译文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在二十个年头里,奔波劳碌的尘世道路。最后一句“披图喜见林间叟,极目云山兴不收。”则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以及在看到林间的老人后,那种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
首句“扰扰尘途二十秋”,用了一个“扰扰”的词语来形容尘世间的喧嚣和繁忙,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烦扰的不满和厌倦。而“二十秋”,则是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时间的流逝,暗示了诗人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岁月。
次句“归心今已托东流”,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尘世的厌倦,他将自己的归心寄托给了东流的江水,希望随其而去,远离尘世。这里的“东流”,不仅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隐喻了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
第三句“披图喜见林间叟”,则是诗人在欣赏林间老人的生活状态时,内心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里的“林间叟”,指的是生活在林中的隐者,他们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最后一句“极目云山兴不收”,则表现了诗人在看到林间的老人后,那种难以抑制的兴奋之情。这里的“云山”,指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和连绵不断的山脉,它们象征着自然界的美好和神秘。诗人被这美景所吸引,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激动,仿佛整个世界都为之动容。
整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尘世中的挣扎和无奈,以及他在看到林间老人后的内心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中的自然景象也为诗人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避难所,使他能够在其中找到心灵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