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猿声已十年,偶随孤鹜下斜川。
山中别后无他忆,只恐长松碍月圆。
卞玉阳《谈故山有怀》解析
十年听猿声,孤独下斜川;无他忆,只恐长松碍月圆。赏析:
诗句释义与注释:
- 不听猿声已十年: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猿声的厌倦和遗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心灵的宁静。
- 十年的时间可能象征着诗人在某个地方停留了很长时间,可能是在寻找某种灵感或情感寄托。
- 不倾听意味着对外界的漠视或遗忘,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独立和自足。
- 偶随孤鹜下斜川:
- “偶”字表明这是一种偶然的行为,而非计划中的。
- “孤鹜”指的是孤独的野鸭,这里可能象征诗人的孤独或寂寞。
- “下斜川”则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可能为诗人提供了一种逃离现实的途径。
- 山中别后无他忆:
- “山中”可能指诗人曾经居住或工作的地方,也可能是一个寓意深远的地点。
- “无他忆”表示诗人在离开这个地方后没有太多复杂的思念或回忆。
- 这句话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淡忘,以及对新生活的期待。
- 只恐长松碍月圆:
- “只恐”表达了诗人的担忧或恐惧,可能是一种对未知未来的不确定感。
- “长松”象征着坚韧或生命力,但也可能带来阻碍。
- “碍月圆”则形象地描绘了月光被阻挡的情景,可能象征着诗人心中的遗憾或失落。
译文:
不听猿声已十年,孤独下斜川。山中别后无他忆,只恐长松碍月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情感的诗作,通过细腻的语言描述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中的经历和感受。卞玉阳通过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进行观察和思考,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