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行年八十二,犹向人间问奇事。
舍弟都门寄书来,盛称潘母之节义。
潘母早岁失所天,即诵柏舟以自誓。
区区一死谅非难,只为怀中有弱嗣。
可转羞为山下石,不动真如井中水。
自古闺阁有丈夫,潘母训子乃相似。
每忧世上起风尘,使学孙吴万人艺。
阿子谈兵已著名,因念所天忽长逝。
屡经当路表其门,遂使贤声满帝里。
南北干戈苦未休,欲树勋名此其际。
潘生临危莫爱身,以体慈母三迁意。
汝家旧在渤海隅,汉岛秦台相对峙。
母为节妇子忠臣,为我齐人一吐气。
【注释】
- 潘母:指东汉末年渤海郡(今河北沧州市东南)人卢氏,字季君。汉光武帝时为渔阳太守赵萌之妻,以贞烈闻名于世。她曾对夫婿说:“丈夫要死,何惧!只恨我无男儿,不能立节,使后人有话可说。”后被诬为“巫蛊”,自杀。
- 区区:微不足道,微小。
- 弱嗣:未成年的孩子。
- 山:比喻险境。
- 真如:即真如寺,佛教名胜古迹,位于洛阳西郊。
- 井中水:比喻不动心的人。
- 自古:自古以来。
- 阿子:指东汉末年北海郡(今山东潍坊市)人卢植,字仲台,汉光武时官至大司空,为人清廉刚正。
- 孙吴:指南朝宋的刘裕、萧道成等,他们以善于用兵著称。
- 风尘:指战乱。
- 起风尘:发动战争。
- 阿子谈兵:指卢植与友人讨论军事战略。
- 因念所天(指母亲):想起母亲去世。
- 当路表其门:指在朝廷上推荐。
- 帝里:皇宫。
- 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翻译】
我现在年过八旬,还向人间询问奇闻异事;
舍弟都门寄来书信,盛赞母亲节义;
母亲早岁失去亲人,就诵柏舟誓愿;
为了怀中弱小的孩子,甘愿受辱不变节;
可转羞为山下石,不动真如井中水;
自古闺阁有丈夫,母亲训子相似;
每忧世上起战乱,使子女学习孙吴兵法;
阿子谈兵已著名,思念亡母突然长逝;
屡经当路表其门,遂使贤声满帝里;
南北干戈苦未休,欲树勋名此其际;
潘生临危莫爱身,以体慈母三迁意;
汝家旧在渤海隅,汉岛秦台相对峙;
母为节妇子忠臣,为我齐人一吐气。
【赏析】
这首题潘母节义卷的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一生坎坷不平,他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生活,对人民有着真挚的感情。他的诗歌,正是通过这些生动的生活画面表现出来的。这首诗就是通过赞扬潘母的节义精神,表达了杜甫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共七句。前四句写潘母早年失去丈夫,但仍然坚定地守节,不屈服于邪恶势力;第五句写潘母为保护弱小的儿子,甘愿牺牲自己;第六句写潘母虽然遭受了耻辱,但仍然坚定不移;最后两句写潘母的节操和行为受到了人们的称赞。整首诗通过对潘母这一形象的描绘,表现了人们对她的敬爱和怀念之情,也表达了杜甫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诗中的潘母是一位具有高尚品质的女子,她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节义。她坚守着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即使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也绝不放弃自己的信仰和理想。这种坚强和勇敢的精神令人敬佩。
潘母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传统美德——贞烈。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女性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她们往往受到男性的控制和压迫。但是潘母却能够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是一种榜样,而且对于后世的女性来说也是一种鼓舞和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