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献策至悬车,此地经过四纪馀。
白首还家成底事,空惭人迓老尚书。
注释
题旧沧州主人壁:在沧州的墙壁上题诗。沧州:古郡名,今河北省沧县一带。主人:指沧州的主人。
自从献策至悬车:自从我为国出谋划策到自己请求退休为止。献策:向皇帝提出策略、建议。
此地经过四纪余:在这里经过的时间已超过一年了。纪,年。
白首还家成底事:直到头发变白回到家里,才感到惭愧。底事,什么。
空惭人迓老尚书:白白地感到惭愧的是迎接我这个已经退下来的老尚书。人迓:欢迎。
赏析
这是一首自述诗,诗人通过叙述自己的仕宦经历,抒发了晚年归隐的思想感情。
开头两句是说自己在朝中任官,为国出谋献策,一直到自己主动请求退休。“自从”二字点明了从何时开始;“献策”、“至悬车”二句则说明了他为官的岁月。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后汉书·马援传》载:“援年六十馀,始为郎,诣太学受业,涉猎群书。”意思是说,马援在六十多岁的时候,才做了个郎官,到太学学习。而《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意思说,诸葛亮在当农民时,就喜欢种田,常常吟诵《梁父吟》,并且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这里把诸葛亮比作管仲、乐毅,是为了说明自己为国效力的功绩。这两个典故都是用来表明自己一生为国尽力,为官清正的。
中间四句写诗人回到故乡后的心情。“白首还家成底事?”是说,头发变白了才回家来,这有什么值得惭愧的呢?这句问话,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淡漠,也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空惭人迓老尚书”,是说自己虽然白发苍苍,但并未感到惭愧,因为别人还在欢迎这位已经退下来的老尚书呢!“人迓”二字,既写出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声望,也表现出自己对官场的留恋之情。“老尚书”三字,更是突出了诗人的官职。
最后两句是说自己回到故里以后的情况。“还家”二字,说明他终于回到了家乡,“成底事”三字,是说自己回来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惊讶,只是默默地回来了而已。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一生仕宦生活的回顾和总结。诗人在诗中没有对自己的仕途做出正面的评价,而是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名利看得很淡薄的思想感情。诗人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因此,读起来很有感触,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