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此地一悲歌,东望营丘西大河。
惆怅当年曾赐履,茫茫故垒野烟多。

【注】过无棣旧城:诗人路过无棣时,看到古城遗址。

悲歌:慷慨激昂地歌唱。

营丘:指鲁国都城曲阜附近的山。

惆怅:忧伤。

赐履:皇帝赐予臣下的鞋。

野烟多:指战火过后,一片荒凉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途经无棣县(今山东惠民)时,凭吊古迹,追忆往事,感慨万端。全诗四句,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首句“曾经此地一悲歌”,点明题意,说明是经过此地的;第二句“东望营丘西大河”,是写所见之景;第三句“惆怅当年曾赐履”,“曾赐履”即皇帝曾赐予过他的官鞋;第四句“茫茫故垒野烟多”,则抒发了作者对于历史沧桑之感。全诗意境浑成,语言简练,感情深沉。

这首诗的大意是:曾经在这个地方唱出悲壮的歌,向东眺望营丘西边的大河。惆怅地想到过去曾经被皇帝赏赐过鞋子,眼前是荒芜的故垒,到处弥漫着野烟。

译文:曾经在这里悲歌一曲,向东望去营丘西边的大河。惆怅地想到过去曾经被皇帝赏赐过鞋子,眼前是荒芜的故垒,到处弥漫着野烟。

注释:

  1. 过:经过;曾:曾经;一:一次;悲歌:慷慨激昂地歌唱。
  2. 营丘:古代地名,此处泛指营丘山。
  3. 惆怅:因失意而心事不欢、伤感。
  4. 当年:过去。
  5. 曾赐:曾经得到。
  6. 故垒:过去的营垒,指战争留下的痕迹和荒凉之地。
  7. 野烟多:原野上弥漫的烟雾。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无棣县时所作,诗人在途经无棣时,看到古城遗址,不禁感慨万千。全诗四句,前三句写景,后一句抒情。首句“曾经此地一悲歌”,点明题意,说明是经过此地的;第二句“东望营丘西大河”,是写所见之景;第三句“惆怅当年曾赐履”,则抒发了作者对于历史沧桑之感。全诗意境浑成,语言简练,感情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