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僧家并作秋,把杯此地亦奇游。
狂歌恐有蛟龙起,一夜惊涛溅佛楼。

【注释】

野水:野外的水流。僧家:僧人的住处。并作秋:一起变作了秋天。把杯:饮酒。此地:这里。亦奇游:也是一次很奇妙的游览。狂歌:放声歌唱。恐有:恐怕……。蛟龙:指山中的水怪。惊涛溅佛楼:水势猛烈,冲击佛像楼阁。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在寺庙中观览到的一处奇景——山洪爆发,水势汹涌直下,冲破佛像楼阁,诗人不禁发出惊叹。全诗写景生动,用词形象,富有动感,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首句“野水僧家并作秋”,描绘出一幅山洪暴发,水势汹涌的画面。野水与僧家相并,形成一幅秋色与水色相融合的景象。“并作秋”三字,既写出了山洪的浩大,也写出了寺中僧人对于山洪的反应,他们并没有被洪水所吓倒,而是以平常之心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

第二句“把杯此地亦奇游”,则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描绘。诗人在此处饮酒赏景,虽然身处危机之中,但诗人的心情却是宁静而愉快的。他把酒杯举得老高,仿佛要与这山洪一较高下。在这里,诗人的心情显得格外豁达,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都溢于言表。

第三句“狂歌恐有蛟龙起”,则是对上两句的进一步升华。诗人在饮酒赏景之余,还放声高歌。他担心的是,如果此时有蛟龙出现,那将会是多么可怕的事情。这里的“狂歌”,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生命力量的赞叹。

最后一句“一夜惊涛溅佛楼”,则将整个画面推向了高潮。水势凶猛,冲击佛像楼阁,诗人不禁发出了惊叹。这里的“一夜”,既指时间短暂,又暗示了这场山洪的突然性和激烈程度;“惊涛溅佛楼”,则生动地描绘出了这场山洪的壮观景象,让人仿佛看到了一幅惊心动魄的画卷。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观,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是一首难得的山水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