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野老泪沾裾,久旱人贫岂有馀。
百里祗存悬罄室,三春不见问农书。
沟塍水涸因风尽,草木枝焦向日疏。
惟愿皇天念民命,江湖无力枉愁予。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诗中重要语句和重点词句进行分析,体会诗歌的情感。
首联:“相逢野老泪沾裾,久旱人贫岂有馀。”“相逢”指与友人相会,“野老”代指农民朋友,“泪沾裾”指流下了泪水。“久旱”指长时间的干旱,“人贫”指贫穷,“岂有馀”指哪里还有多余的呢?诗人在写自己和农民朋友相见时的悲伤。“岂有馀”即“岂有余”,表示否定的意思。诗人在写自己和农民朋友相聚时的悲伤,也暗含了对农民的同情。
颔联:“百里祗存悬罄室,三春不见问农书。”意思是说,整个乡村只剩下空荡荡的房子,连买油盐的钱都没有,只有靠卖粮食维持生活。“悬罄”指钱少到只能挂着卖。“问农书”意谓向农民借书来学习种地技术或方法。诗人通过这两句描写,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即农民的生活困苦,无钱买油盐,而农民又缺少知识,不知种田的技术和方法。
颈联:“沟塍水涸因风尽,草木枝焦向日疏。”意思是说,田间的沟渠被风吹干了,草木的枝叶被太阳晒焦了。诗人用这两个比喻,描绘出了一幅农民遭受自然和人为灾害的画面。
尾联:“惟愿皇天念民命,江湖无力枉愁予。”“惟愿”是希望,“皇天”指天,“念民命”即怜悯百姓的生命,表达出诗人对于农民生活的关注,也反映出他对于国家政治状况的忧虑,“江湖无力枉愁予”的意思是说:我为天下苍生发愁,但无能为力,只能空自忧愁。
【答案】
①相逢野老泪沾裾——作者与农民朋友见面时,悲从中来。②久旱人贫岂有馀——作者感叹农民生活贫困之苦。③百里祗存悬罄室——农民家徒四壁、一贫如洗的景象。④三春不见问农书——农民缺乏农业知识,无法耕种庄稼。⑤沟塍水涸因风尽——农民因天气炎热缺水,田地中的水分被蒸发掉。⑥草木枝焦向日疏——农民因为天气炎热缺水,草木枯死。⑦惟愿皇天念民命——希望上天能体谅农民的疾苦。⑧江湖无力枉愁予——作者为天下苍生发愁,却无力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