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临寒渚,僧房依暮山。
不因扈仙跸,那得叩禅关。
朗月旌旗近,严更钟梵闲。
况同朱仲晦,高论碧云间。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野寺临寒渚,僧房依暮山。

  • 译文: 荒野中的寺庙坐落在寒冷的河渚旁,僧房依偎着傍晚的山峰。
  • 注释: “扈”在这里是跟随的意思,“仙跸”指的是皇帝的车驾或御驾,即皇帝出行时所乘的銮舆。”叩禅关”指进入寺院参拜佛祖。
  • 赏析: 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朴的画面,寺庙和山峰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感觉。

2. 不因扈仙跸,那得叩禅关。

  • 译文: 如果不是因为皇帝的巡游,哪有机会来到寺院叩拜佛像。
  • 注释: “扈仙跸”指的是随从皇帝出行的情景。
  •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与自然和谐共处、亲近佛教文化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对国家大事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3. 朗月旌旗近,严更钟梵闲。

  • 译文: 在皎洁的月光下,皇帝的旗帜近在咫尺,深夜的钟声和佛音显得格外宁静。
  • 注释: “严更”指的是深夜的时间。”梵”是指佛教中的诵经。
  • 赏析: 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夜晚时分的静谧与祥和,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佛教文化的重视和推崇。

4. 况同朱仲晦,高论碧云间。

  • 译文: 更何况我和朱仲晦有共同的见解,我们的高见如同在碧空之下讨论一般自由。
  • 注释: “同朱”可能是指作者与朱仲晦(一位学者或官员)有相同的看法或经历。”高论”指的是高超的言论或见解。
  • 赏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与同行者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相互尊重,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真理和知识的不懈追求。

综合评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以及人物关系的描绘,展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佛教文化的推崇,表达了自己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