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览群山遍,宁知北岳尊。
于今归圣代,自古障中原。
日月递明晦,烟云互吐吞。
秋高临瀚海,万里辨清浑。

【注释】

不览群山遍:没有看到群山。

宁知北岳尊:哪里知道北方的泰山(北岳)是崇高的山。

于今归圣代:现在回归到圣明的时代了。

自古障中原:自古以来,它都是阻挡中原的屏障。

日月递明晦:太阳和月亮交替着光明和黑暗。

烟云互吐吞:云雾缭绕,时隐时现。

秋高临瀚海:秋天的时候,站在高处可以眺望浩瀚的大海。

万里辨清浑:千里之遥,可以分辨清楚是清是浊。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诗人当时在恒山任职,此诗为第三首。

第一句“不览群山遍”,意谓没有看到群山,这一句是写诗人登恒山后,放眼四望,但见群山连绵,而自己所见不过沧海一粟,由此引出下文对北岳泰山的赞美;第二句“宁知北岳尊”,意谓怎么能够知道北方的泰山是多么崇高呢?这里用反问语气强调北岳泰山的重要地位;第三、四两句“于今归圣代,自古障中原”,意思是说现在正是大唐王朝兴盛的时候,自古以来,它就是阻挡中原的屏障,这里以“圣代”指开元盛世,以“中原”指内地。

五、六两句承上启下,“日月递明晦,烟云互吐吞”,意思是太阳和月亮交替着光明和黑暗,烟雾缭绕,时隐时现,写出了北岳泰山四季变化万千的景象。

最后两句“秋高临瀚海,万里辨清浑”,是写秋季的恒山,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远眺浩瀚的大海,可以分辨清楚是清是浊。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喜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他的审美情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