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宇三禅寂,荒林七圣迷。
闲来丘壑兴,那复问东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空宇三禅寂,荒林七圣迷。“禅”即佛家所说的“静坐”。禅宗认为,人的心本来清净无垢,但被妄念、烦恼所蒙蔽,所以需要静坐参悟,使妄念、烦恼都归于寂灭。三禅寂是说禅定之境寂静无声,禅意之境寂然不动,妙觉之境寂静无为。“三禅寂”与“空宇”相对应,表明了诗人内心的澄明与宁静。“荒林七圣迷”中的“圣”,指佛教中的“菩萨”。菩萨,又称菩提萨埵、大士,指具有悲悯之心的人,其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成佛”。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菩萨修行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内心对于世俗世界的迷茫、厌倦以及对超脱世俗、寻求解脱的追求。“闲来丘壑兴,那复问东西。”诗人在闲适之时会心生归隐之意,不再去考虑那些世俗的东西。“丘壑”指山水,也指隐居之所。“闲来”二字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悠闲,而“丘壑兴”则表现了诗人想要远离喧嚣,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来安放自己的精神世界。“那复问东西”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世界的淡漠和超然。

【答案】

译文:

空旷的寺院只有三禅的境界才能寂静无声,荒凉的林间只有七圣的境界才能寂静不动。闲暇时我也会兴起隐居的兴致,那还用得着再去计较什么东南西北!

赏析:

全诗写于诗人隐居龙华寺期间,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思想。首句“空宇三禅寂”点出了诗人的修行目标——达到三禅的境界。三禅是指初禅、二禅、三禅三种不同的禅定境界,其中初禅为最基础的禅定状态,它要求修行者集中思想于一境而不散乱,从而达到一种心境平和的状态。三禅境界的实现需要修行者经过长时间的修炼,因此,它象征着修行者的修行成果和心灵的净化。次句“荒林七圣迷”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修行境界的认识。这里的“荒林”指代的是一片荒芜的山林,而“七圣迷”指的是修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迷惑、困境等。诗人认为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诱惑,这些困难和诱惑就像是一片荒芜的树林,让修行者迷失方向。然而,诗人坚信只要修行者能够坚定信念、排除杂念,就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修行之路。最后两句“闲来丘壑兴,那复问东西”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淡泊和超然。诗人认为在闲暇之时应该寻找一处美丽的山水之地来安放自己的心灵,而不是去计较世俗中的种种纷扰和得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