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二月中,御柳初含金。
凝冰泮九河,好鸟繁春音。
骊驹发都门,官僚皆祖饯。
渡济遂逾淮,载驰驶于箭。
暄风芍药时,候者集龙津。
矫首睇桑梓,含情兼戚欣。
追远致禋祀,怀旧访亲爱。
岁久多凋亡,相知几人在。
言归席未暖,岂不耽家居。
恭承玉旨重,尚敢淹踌躇。
庙谟待公陈,衮阙待公补。
丈夫君臣义,无为倦衰暮。
炎光变素颢,凉露下青芜。
预买中山醪,迓公东城隅。
【注释】阳:春季。二月:农历二月。中:正中间。御柳:指皇宫前的柳树,御柳即宫柳。金:指金黄色的柳叶。凝冰:结冰。泮:通“判”,分开、分开之意。九河:黄河的九大支流,泛指河流。好鸟:美好的鸟儿。繁春:春天到来时鸟儿鸣叫。骊驹:黑色的马(代指送别之人)。都门:京城城门。官僚:官长或官员。祖饯:在送别之地设宴为远行者饯行。渡济:渡过长江。载驰:指驾车奔驰。箭:古代计量单位,一箭等于八尺。暄风:暖风。芍药时:春季。候者:等待的人。矫首:抬头。睇(di 四声):看。桑梓:家乡。含情:含着深情。兼:又。戚欣:悲伤而喜悦。追远:追思先人。致禋祀:举行祭祀仪式。旧时祭礼之一。祭祀用的酒醴,这里借指祭祀用的酒。遗爱:遗留的恩惠。相知:互相了解、认识。言归席:离开宴席后说。未暖:没有暖和。耽居:安于隐居。玉旨:皇帝的命令。重:恭敬地接受命令。庙谟(mó 摩):谋划大事的谋略。衮阙:帝王的龙袍和宝座。补衮缺(kui 奎):修补帝王的龙袍和宝座上的裂缝,使它们完好无损。丈夫君臣义,无为倦衰暮:做君主的应该忠诚于君臣之间的义务,不要因为岁月流逝感到疲倦而衰老。炎光变素颢(huǎn 缓),凉露下青芜(wū 五声):阳光由明亮变得昏暗,凉风带来了清凉的露水,覆盖了青草的上面。中山醪:中山地区的酒。迓公东城隅(yu 遇):迎接杨公到东城的角落。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杨公回建安所写的诗作。此诗通过描写送别场面及送别后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以及对其功业成就的期望与祝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年华老去的无奈之情和对功名利禄的淡薄之志。
第一联:“阳和二月中,御柳初含金。”描绘了送别的时间与地点,阳光明媚的二月里,皇宫门前的柳树刚刚吐出嫩芽,呈现出金黄色。这里的“阳和”和“御柳”都是诗人精心选用的意象,既体现了季节的特点,又突出了送别的氛围。
第二联:“凝冰泮九河,好鸟繁春音。”描述了河水已经结冰的场景,而春天的到来让鸟儿开始鸣叫,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
第三联:“骊驹发都门,官僚皆祖饯。”提到了送别杨公时的场景,杨公即将启程,官员们纷纷为他送行,表现出人们对他的敬意和友好之情。
第四联:“渡济遂逾淮,载驰驶于箭。”描述了杨公即将渡过长江,继续前行的情景,同时暗示了他将要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第五联:“暄风芍药时,候者集龙津。”描绘了春天温暖的气息,以及人们聚集在一起欢送的情景。
第六联:“矫首睇桑梓,含情兼戚欣。”表达了诗人对杨公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传达了他的忧虑和担忧。
第七联:“追远致禋祀,怀旧访亲爱。”提到了杨公为了纪念先人而举行的祭祀仪式,以及他对于亲情和朋友的深深怀念。
第八联:“岁久多凋亡,相知几人在。”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化,以及诗人对那些已经逝去的朋友的哀伤之情。
第九联:“言归席未暖,岂不耽家居。”表达了诗人自己虽然也渴望回家过上平静的生活,但同时也担心自己的事业无法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十联:“恭承玉旨重,尚敢淹踌躇。”强调了自己对皇帝命令的重视和谨慎的态度,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不会因为暂时的犹豫而放弃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第十一联:“庙谟待公陈,衮阙待公补。”提出了希望杨公能够为国家出谋划策,弥补皇帝治理国家时的不足之处。
第十二联:“丈夫君臣义,无为倦衰暮。”强调了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丈夫应该忠诚于君臣之间的义务,而不是因为岁月流逝而感到疲倦和衰老。
第十三联:“炎光变素颢,凉露下青芜。”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以及青草上露水的清新景象。
第十四联:“预买中山醪,迓公东城隅。”提到了为了欢迎杨公的到来,提前购买了当地的美酒,并约定在东城的角落与他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