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吹葭菼,轻云覆洲渚。
万里雁门来,优哉此栖处。
南州少霜霰,中田剩禾黍。
大夫不用贽,虞人焉慕汝。

《题芦雁》

北风吹葭菼,轻云覆洲渚。
万里雁门来,优哉此栖处。
南州少霜霰,中田剩禾黍。
大夫不用贽,虞人焉慕汝。

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江南景色图。诗中通过对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江南秋景的热爱和赞美。揭傒斯(1304年—1370年),字延平,号青阳子,揭阳(今属广东省)人,元代文学家,与刘基同祖贯,世称“刘揭”。这首诗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情趣。

首句“北风吹葭菼”,以北方的寒风起笔,迅速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而清新的氛围中。接着,“轻云覆洲渚”,轻纱般的薄云缓缓覆盖在湖面上,增添了一份神秘与宁静。两句通过对比北方的严寒与南方的温暖,为接下来的景色转换做了铺垫。

“万里雁门来”一句,展现了大雁南飞的景象。雁门作为古代边防的重要关隘,象征着安全与和平,而这里的雁阵则寓意着迁徙与归宿。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生物行为的描绘,也隐含着作者对生命循环、季节更迭的感慨。

第三句“优哉此栖处”,表达了诗人对这理想栖息地——江南的喜爱之情。这里的“优哉”二字,不仅形容了雁群选择此地的舒适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满足和愉悦。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

第四句“南州少霜霰”,转向南方,描述了江南地区气候温和,很少遇到寒霜雪霰的景象。这不仅展示了江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也间接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两句“大夫不用贽,虞人焉慕汝”,则是对当地官员和农夫的一种比喻。这里的“大夫”和“虞人”分别代表了地方官员和农民,而“不用贽”意味着他们不需要像外地人那样携带聘礼以求得职位或生活,“焉慕汝”则表示这些普通百姓对诗人充满敬意和羡慕。这一转折,既体现了诗人对江南人民的观察与理解,也反映了他对这片土地深厚的感情。

《题芦雁》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深刻的人文情感,展现了元代诗人对江南地区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美学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元代社会风情和文人心态的重要文献资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