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台东畔泮池滨,腊月开花潋滟春。
常有清香来讲席,莫因俗辙惹流尘。

【注释】

书台:书房。泮池:古代学校前池塘,泮宫的别称。潋滟春:水面荡漾,如春天之江水波光粼粼。常有清香来讲席,比喻学问或才情常能为人所推崇;莫因俗辙惹流尘,指不要因追逐世俗而沾染污浊。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吉安府训导胡缙梅的书房环境及其主人的为人品格。

首句“书台东畔泮池滨”,是说书房东边紧靠着学校的泮池边。“泮池”即学宫前的池子。“腊月开花潋滟春”,意思是说,到了十二月的时候,在寒冷的腊月里居然开出了花,而且花的颜色鲜艳,如同春天的景色一样。“潋滟春”三字,形容水波荡漾的样子,也暗示了春天的景象。诗人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书房的环境,既描绘了书房的美丽,又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第二句“常有清香来讲席”,则是说,书房里常常弥漫着清香的气息,让人感到舒适宜人。“讲席”是指讲学的场所,诗人在这里用“讲席”来形容书房,意味着书房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知识的地方,也是人们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场所。

第三句“常有清香来讲席”,与前两句形成对比,强调书房环境的优雅和宁静。同时,这句诗也暗含了作者对书房主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够以书为伴,不断追求知识,成为一位有学问的人。

最后一句“莫因俗辙惹流尘”,则是对书房主人的一种忠告,提醒他要远离世俗的诱惑,保持自己的清高品格。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书房主人的期望和祝愿,希望他能够坚守自己的初心,不为世俗所动摇。

这首诗通过对书房环境的描绘和对书房主人品格的期望,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品德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读书人的敬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