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南归望白云,麻衣血泪湿纷纷。
升堂□□□□看,况复啼乌不忍闻。
【注释】:
- 孝子南归望白云:指孝子(指蒋门)向南归家,遥望那遥远的白云。
- 麻衣:指孝服。血泪湿纷:形容悲痛欲绝的样子,泪水沾湿了衣服。
- 升堂:登上厅堂。□□:(一作“拜”):敬辞。
- 啼乌:本指乌鸦夜鸣,此处代指亡父的灵柩。不忍闻:不忍心听。
【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作者为蒋门孝子南归而作的挽诗,全诗通过描绘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思。
首句“萧母蒋氏挽诗 其三”,点明了这首诗的主题内容。萧母蒋氏是这首诗的作者,蒋门孝子是她的儿子,儿子即将南归,她为他写挽诗表达哀思之情。这里的关键词是“孝子”、“南归”和“白云”。
第二句“孝子南归望白云”,描绘了一个孝子(蒋门孝子)正在遥望南方的云朵的情景。这里的关键词是“孝子”、“南归”和“白云”。这句话通过描绘孝子遥望云朵的情景,表达了他对亡者的深切思念之情。
第三句“麻衣血泪湿纷纷”,进一步描绘了孝子的悲痛之态。这里的关键词是“麻衣”、“血泪”和“纷纷”。这句话通过描绘孝子身上的麻衣已经湿透了,泪水也滴落下来,形象地表达了他悲痛欲绝、泣不成声的惨状。
第四句“升堂□□□□看,况复啼乌不忍闻”,描绘了孝子看到亡者灵柩被抬上厅堂时的情景。这里的关键词是“升堂”、“□□”(一作“拜”)和“啼乌”。这句话通过描绘孝子看到亡者的灵柩被抬上厅堂时,不忍心去听那悲伤的鸟鸣声,进一步表达了他对亡者的无尽哀思之情。
这首诗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通过对孝子南归的场景进行描绘,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哀思。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情感深沉、感人至深的挽歌,让人在读来时不禁心生感慨,对生命的无常和亲情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