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雪为祥表腊前,融融嘉气集新年。
太平有兆人人说,圣德中和格上天。
【注释】
太平有兆人人说:太平时代,人们普遍庆祝。兆,征兆。中和:适中,和谐。
圣德中和格上天:圣明的德行与天地和谐,得到上天的嘉奖。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太平盛世的。诗的前两句写天降瑞雪,兆示丰年。后两句赞颂皇帝的圣明之德,得到上天的嘉奖。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
三雪为祥表腊前,融融嘉气集新年。
太平有兆人人说,圣德中和格上天。
【注释】
太平有兆人人说:太平时代,人们普遍庆祝。兆,征兆。中和:适中,和谐。
圣德中和格上天:圣明的德行与天地和谐,得到上天的嘉奖。
【赏析】
这首诗是赞美太平盛世的。诗的前两句写天降瑞雪,兆示丰年。后两句赞颂皇帝的圣明之德,得到上天的嘉奖。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
【注释】 1.过武城县:路过武城县。武城,今山东省夏津县。在黄河之南,为鲁西平原的一部分,地势低洼,多湖泊沼泽地带,农业不发达。 2.河上皆民舍:河滩上布满了民舍,即水边有众多人家。 3.波光映苇扉:水中的波光倒映在芦苇门扉上,形容水天一色,景色优美。 4.青裙沽酒过:穿着青色裙子的女子买酒经过此处。这里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青裙女子,沽酒而过,充满了生活的韵味和情趣。 5.白发载鲜归
注释: - 草色荫松门:草木的颜色覆盖了松树林的门。 - 青山绿树村:村庄周围都是青山和绿色的树木。 - 种蔬成小圃:在院子里种植蔬菜,形成了一个小型的菜园。 - 饮水必澄源:饮用水必须来自清澈的源头。 - 每究贤人乐:经常探究贤人的欢乐。 - 时同静者论:时常与安静的人讨论。 - 穷通自有分:无论贫富都有自己的道路。 - 非为薄华轩:不是为了装饰华丽的车轿。 赏析:
诗句释义 1 "高居傍城阙,隙地富园林。" 注释:居住在靠近城墙的地方,拥有一块间隙之地来建造花园。 2. "天风下修竹,锵锵韵玉琴。" 注释:在天空的微风中,吹动着修长的竹子,发出清脆的声音像玉琴的弹奏。 3. "浮觞清沼曲,憩石碧梧阴。" 注释:漂浮在清澈的池塘旁,在碧绿的梧桐树下休息。 4. "别有闻佳咏,因之仰素心。" 注释:听到了优美的诗篇,因此仰望自己的纯真心灵。 译文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铁马载雕弓,身轻百战中。 注释: 铁马 - 指装备有铁甲的战马,象征勇猛;雕弓 - 形容武器精良,如雕般精美。这句话描绘了魏将军骑在威武之马上,手持精工制作的弓箭,身轻如燕,在战场上英勇作战的场景。 2. 圣朝初偃武,高爵竟论功。 注释: 圣朝 - 指贤明的朝代,这里特指唐朝;偃武 - 停止战争,这里表示朝廷开始重视文化与修养;高爵 - 指高位,此处指官职或爵位
【注】舒有常:人名,字不详。 永春:地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写诗人与友人在文明世相遇的幸运,但谁肯甘心作一介草民;二联写友人将去往永春赴任,九月将到闽中;三联写友人将要离开吴门、海津,诗人对友人寄予了深切的厚望;末联写友人当政时一定会像管仲、萧何一样治理好百姓,为百姓造福。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感情。 “幸际文明世,谁甘畎亩民。”幸际:有幸遇到。畎亩民:指平民百姓。此句言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的意境与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典故等,然后结合注释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家惟经籍富,数世坐丘园”一句中“惟”,只有;“数世”,几个世代,多代;“坐丘园”指在山野间居住,过着隐居的生活。此句的意思是:家中书籍丰富,几代人都在山居闲居。 “善乐承先训,心清味道言”一句中“善乐”,喜好音乐
【注】林塘:山中的池塘,即“林泉”。 金门:《论语》载:“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居其位,谋其政。’”孔子认为君子应当“有耻且格”,因此说:“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为政》。 西园:洛阳名胜之一,位于城西。 繁阴:茂密的树荫。 轻浪:细碎的水花,亦指细小的波浪。 玩芳:欣赏芳香,指赏花或品茶等。 坐久:坐着时间较长。 延月:拖延时间,多用以表示对人的挽留,此处指晚归。
【注释】 高巨川:即高骈,唐代诗人。临江:临安,今浙江杭州。 保障:指代作者本人。 耆旧:年老而德高望重的前辈。 令仪:美好的德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晚年归隐后的所作,表现了他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之情。 首联“保障临江曲,荒城已半隳。”意思是说,我的祖辈曾经在临安这个地方建立过功业,可是如今只剩下一些破败的城墙了。这里用“保障”指代自己的家世和家族,“临江曲”指的是临安一带
【注释】 高邮:地名,在今江苏省。 四顾:四面环视。 苍茫极远天:形容视野开阔,天地相接,无边无际。 水云涵郡郭:指水面上飘荡的水雾和云彩映衬着高邮的城郭。 粳稻被湖田:指湖田中长满了粳稻。 草舍津头市,菱歌柳外船:指渡口边有卖草屋的商贩,湖边有唱着菱歌划着船的歌女。 羁愁念前路,非为别离牵:因旅途劳顿而感到忧愁,并不是因为离别而牵挂。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到外地去时所见所感
这首诗是诗人观海而创作的,作为临海令的作品。 第一句“作县临东海”,描述的是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第二句“当年眺览中”,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美好时光的回忆。 第三句“水云连浩渺,心境合昭融”,描绘了诗人在海边的所见所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第四句“已惬观澜趣,还思作楫功”,反映了诗人对海洋的热爱和对治理海洋的愿望。 最后一句“有才终利涉,非比望洋同”
太平圣德诗十章 其七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元旦年年颁宝敕,乐同文武及黔黎。 金吾五夜皆无禁,饮酒为欢慎礼仪。 注释: - 元旦: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 颁宝敕:颁发诏书或命令。宝敕,指皇帝颁发的诏书。 - 乐:享受音乐的乐趣。 - 金吾:官名,古代负责京城治安的官吏。五夜:泛指一个月中的任何一夜。 - 黔黎:平民百姓。 - 慎礼仪:谨慎地遵守礼节。 赏析:
【注释】 太平之世:指太平盛世。 连城灯火:形容灯会热闹的景象,也比喻繁华景象。连城,形容贵重无比。 上祝君王万年寿:上,这里是“奉”的意思,表示向君主献上。 箫鼓声兼祝颂声:吹箫打鼓声和祝颂声一起响起来,这里用来形容节日的喜庆气氛。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元宵节盛况的诗,描绘了元宵佳节人们欢庆的场景。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将元宵节的热闹氛围、人们的欢乐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太平圣德诗十章 其九 翠华(帝王的车驾)高驻广寒宫, 万户千门宝炬红。 瞻仰君王大明德, 还如丽日正天中。 注释: - 翠华:指天子的车骑,也泛指帝车、皇辇。 - 广寒宫:即月宫,神话传说中的宫殿名。相传为嫦娥所居之地。 - 宝炬红:用红光照耀的宝炬,形容灯火辉煌。 - 瞻仰:仰望。 - 大明德:大光明的德行。 - 丽日:美丽的太阳。 - 正天中:正当天空中央。 赏析: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万国来朝会缙绅” - 关键词解释: 万国,代表众多国家。来朝,表示前来朝见。会,集会、聚集。缙绅,这里泛指有地位和声望的官员或学者。 - 译文: 众多国家纷纷前来朝见,聚集在一起。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盛大的国际聚会场面,展现了各国之间的和谐与和平。 2. “除愆宥过赐更新” - 关键词解释: 除愆,除去过错。宥过,原谅错误。赐更新,给予新的机会或状态。 -
【诗句解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太平圣德诗十章 其四》,其中“蠲逋赈乏自皇仁,紫凤衔书岁岁新。”是第一句,意思是蠲除拖欠的税赋,赈济贫困的人,这是皇帝的仁慈之举,紫凤凰每年都会衔着书信带来好消息。 【译文】 免除赋税救济贫穷,这是陛下的仁慈之心,紫凤凰每年都带来新的好消息。 雨水和阳光普照大地,无论远近都沐浴在恩泽之下,天地间万物都在春天的气息中焕发生机。 【赏析】
注释: - 元恺登庸比舜功,恤民爱物禹汤同。 - 元恺:指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Kublai Khan)。 - 登庸:即登基,成为皇帝。 - 比舜功:意思是说元恺的功绩如同古代圣明君主舜一样。 - 恤民爱物:关心民众,爱护万物。 - 禹汤:指的是夏朝的开国君主大禹和商朝的开国君主商汤。 - 同:相同,一致。 - 九州四海涵恩泽,都在阳和化育中。 - 九州四海:指中国的九个州郡和四海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