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无霜草木枯,葫芦花白映青苏。
计程共说金台近,明日舟行到直沽。
【注释】
静海县:今天津市北部的武清县。
九月无霜:指农历九月,没有霜冻。
草木枯:草木因无霜而干枯。
葫芦花白映青苏:葫芦花白色,青草也呈青色。“青苏”,一种植物。
计程:计算路程。
金台近:离京城很近。金台是唐时京城长安城西的地名。
直沽:即沽水入海口。天津旧称直沽,今天津市东南隅有直沽口。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离开静海赴任途中。静海在今武清县一带,当时属北京管辖。九月间,这里已无霜冻,草木枯黄;而葫芦花开了,青草也泛出淡淡的绿色。诗人与友人相约同行,计程说京城不远,明晨将抵达直沽。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图景,生动地表现了秋天景色的特点。
首句“九月无霜草木枯”点明了季节和天气情况。九月,正是初秋时节,虽然天高气爽,但是还没有到最寒冷的时候。因此,“无霜”表明天气晴朗,气候宜人,没有严寒。同时,“草木枯”又表明此时已是深秋季节。“草木枯”三字,既写出了“无霜”之“无”,又写出了“草木枯”的“枯”。
次句“葫芦花白映青苏”,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景色。这里,诗人以花为比兴,通过色彩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秋天的萧瑟之感。“白”“青”二字,用得极为巧妙。葫芦花是白色,青草也是青色,二者颜色相近,难以分辨,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对比,使本来单调的色彩变得丰富起来,更富有诗意。
第三句“计程共说金台近”,诗人和朋友相约同行,共同商讨行程计划。“金台近”三字,表明京城距离此地并不遥远,也就是不远。这一句中的“计程”二字,既是对前两句的概括,又是对后两句的铺垫。
尾联“明日舟行到直沽”,描绘诗人明日出发去往直沽的情景。“直沽”即现在的天津。天津位于华北平原海河沿岸,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港口城市。诗人与友人相约同行,明天早晨就启程前往直沽市。“舟行”二字,既点出了交通工具,又暗示了时间。
本诗通过描绘静海县的秋日景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