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山川明景象,连城灯火照笙歌。
月当华盖杠前好,春在蓬莱顶上多。
凤阙光辉含瑞霭,龙河浩荡溢恩波。
时平幸遇唐虞主,圣德无为保泰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题目为《正月十五夜灯》,诗的原文如下:
大地山川明景象,连城灯火照笙歌。
月当华盖杠前好,春在蓬莱顶上多。
凤阙光辉含瑞霭,龙河浩荡溢恩波。
时平幸遇唐虞主,圣德无为保泰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盛况,充满了喜庆和祥和的气氛。首句“大地山川明景象”,展现了节日夜晚,整个大地都沉浸在明亮的景象中,人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美好的时刻。第二句“连城灯火照笙歌”,则进一步描绘了节日的热闹场面,连城都被点亮了,灯火辉煌,照亮了周围的一切,笙歌声声不断,人们尽情享受着欢乐的时光。
第三、四句“月当华盖杠前好,春在蓬莱顶上多”则是通过具体的景象来表现节日的喜庆和美好。月亮高悬于华盖之上,照亮了前方的道路;春天的气息弥漫在蓬莱岛上,生机盎然。这些都象征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第五、六句“凤阙光辉含瑞霭,龙河浩荡溢恩波”则进一步描绘了皇帝的威严和国家的强大。凤阙(皇宫)的光辉普照四方,充满了吉祥的气息;龙河浩荡,流经全国各地,滋润着大地,象征着国家的恩泽广被。这些都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赞美和祝愿。
最后两句“时平幸遇唐虞主,圣德无为保泰和”则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的展望。希望在太平盛世的唐朝,能够遇到贤明的君主,继续推行圣德,保持国家的和谐与稳定,实现天下太平。这既是对国家的期望,也是诗人对国家未来的祝福。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节日气氛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