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潇洒溪园秀,与竹从来金石交。
作室不教全代瓦,隔尘还已胜编茅。
清宜帐下诸生咏,俭任门前俗客嘲。
更傍石栏移数挺,闲常风月听笙匏。
周公明教谕半竹轩
先生潇洒溪园秀,与竹从来金石交。
作室不教全代瓦,隔尘还已胜编茅。
清宜帐下诸生咏,俭任门前俗客嘲。
更傍石栏移数挺,闲常风月听笙匏。
注释:
周公明教谕半竹轩:周公旦的教诲使竹子(即竹简)成为学问的象征。
先生潇洒溪园秀:这位先生(指苏轼)在溪边的花园中潇洒自如。
与竹从来金石交:与竹子结下了深厚情谊,如同金石一样坚定。
作室不教全代瓦:盖房子不用全用琉璃瓦,以免过于华贵。
隔尘还已胜编茅:虽然隔着灰尘,但已经比简陋的茅草屋要好。
清宜帐下诸生咏:适合清雅的环境,让学生们(指苏轼的学生、友人)进行吟咏。
俭任门前俗客嘲:对于门外的俗客,他以节俭为傲。
更傍石栏移数挺:更加靠近石栏杆,移取几根竹子。
闲常风月听笙匏:闲暇时经常听着笙和匏乐器演奏的乐曲,享受风月之美。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赞美自己书房环境的佳作。他以竹喻书,将书房比作“半竹轩”,既表达了对书房环境的喜爱,又体现了他对书籍的珍视。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谦逊低调、不事张扬的性格特点。整首诗意境清新,语言简练,富有哲理性,堪称苏轼诗词中的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