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岁贤科擢俊英,明时宪府佐澄清。
常持风裁民皆畏,独以宽平政自成。
万里趋朝淹客舍,几人含泣送铭旌。
孤儿扶柩南闽路,落月啼乌最怆情。

诗句释义

  1. 早岁贤科擢俊英,明时宪府佐澄清。
  • “早岁”指的是年轻时的时期,“贤科”指有才能的人。
  • “擢俊英”意为选拔英才。
  • “明时”指清明的时代或政治环境。
  • “宪府”古代指御史台。
  • “佐澄清”辅助使政治清明。
  1. 常持风裁民皆畏,独以宽平政自成。
  • “持风裁”指执行法律和规章。
  • “民皆畏”意味着百姓敬畏。
  • “宽平”形容治理方法宽松平和。
  • “自成”意为自有成就。
  1. 万里趋朝淹客舍,几人含泣送铭旌。
  • “趋朝”意为前往朝廷。
  • “淹客舍”指在客店中停留。
  • “含泣”指含着眼泪。
  • “送铭旌”指送丧事的旗帜(铭旌是丧家为死者制作的旗幡)。
  1. 孤儿扶柩南闽路,落月啼乌最怆情。
  • “孤儿”指失去双亲的孩子。
  • “扶柩”意为扛着棺材。
  • “南闽路”指南方的闽越地区,即现在的福建省。
  • “啼乌”指乌鸦啼叫。
  • “最怆情”意味着非常伤心。

译文
年轻时我被选拔出类拔萃,在明正的时代担任御史台的辅佐工作。
我经常坚持公正的作风而让百姓畏惧,只因为我处理政事的方式宽大平和。
长途跋涉前往朝廷却滞留在客舍中,有几人在送别的时候哭泣不已。
失去了双亲的孩子扛着棺材南下到闽越之地,看着月亮落下和乌鸦的啼声让我倍感伤心。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官员从年轻时期到中年时期的描述,展现了他在官场上的升迁和政绩,以及他对待民众的态度和方式。通过对比“常持风裁”和“独以宽平”,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公正和公平的追求,以及对于政治理想的执着。同时,诗人也通过描绘送葬的场景,反映了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们的情感状态。最后一句“孤儿扶柩南闽路,落月啼乌最怆情。”则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深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