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来列从官,玉堂高处切金銮。
哀迟有幸迁清秩,匡辅无才愧素餐。
朝退书帷闲独坐,吟馀尘事不相干。
自怜此乐从前少,身荷君恩欲报难。
【注释】
幽居二首简时彦学夔习礼 其二:幽居:隐居在深山之中。简:书信。时彦:诗人的朋友。学夔习礼:夔(kuí)是古代官名,这里指尚书令。学习礼仪,准备入朝廷做官。切金銮:接近皇宫的门。哀迟有幸迁清秩:哀迟,人名。迁清秩,即升任清要的官职。匡辅无才愧素餐:匡辅,辅佐君主。无才,没有才能。愧白吃饭。尘事:指官场上的事情。自怜此乐从前少:自怜,自我感慨。此乐从前少,我从前很少有这样的快乐。身荷君恩欲报难:身荷,承担。君恩,皇帝的恩情。想报答,却很难。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大中二年(848),时作者已四十三岁。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当朝执政者的不满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二十年来列从官,玉堂高处切金銮。”写诗人从年轻时起就立志为国效力,一直追随在皇帝身边,担任各种官职。“玉堂”指尚书省,唐时宰相的办公室。“切金銮”,接近皇帝的住所。这两句表明了诗人一生追求的是功名利禄。
“哀迟有幸迁清秩,匡辅无才愧素餐。”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有幸升任了清贵之职,但却因为缺乏辅佐君王的能力而感到惭愧。这里的“哀迟”是诗人的自称,表示自己年岁已高,但仍未得志;“迁清秩”是说他得以提升至清要的职位;“匡辅无才愧素餐”,意即说如果没有辅助帝王的能力,只是吃闲饭而已,这是对当时许多官员无所作为的指责。
“朝退书帷闲独坐,吟馀尘事不相干。”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家中闲暇无事时的悠闲生活。“朝退”,早晨上班后回家休息。“书帷”,指书房中的窗帘、帷幕,这里用来代指书房,也暗示了诗人喜欢在书房中静下心来读书思考。“吟馀”,指诗人吟咏诗文之后的余兴未尽。“吟馀尘事不相干”,意思是说吟咏之后与官场上的世俗之事已经毫无瓜葛了。
“自怜此乐从前少,身荷君恩欲报难。”这两句是诗人的自我感叹。他感到自己以前很少有这样的快乐,现在又身负圣恩难以报答,所以感到非常苦恼。“自怜”是说诗人自我怜悯,感到遗憾和悲哀;“此乐”,指从前的快乐生活;“身荷君恩”,指承受着皇帝的恩泽;“欲报难”,想报答恩德却很难做到。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仕途顺利的追忆以及现在功成名就后的失落感。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社会现状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