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消辇路不生尘,和气冲融已发春。
玉露应期呈上瑞,金吾传敕赐群臣。
鸿图万岁归神武,盛事三驱睹至仁。
冠剑股肱咸扈从,丹青预想画麒麟。

【注释】

狩武冈: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胡学士:不详其人。

和气:指春天的气候。

玉露应期呈上瑞,金吾传敕赐群臣:玉露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此时节令到了,所以呈上吉祥。皇帝下诏,让文武百官都赏给赏赐。

鸿图万岁归神武:帝王的远大理想,即统一天下。神武:指唐太宗李世民。

冠剑股肱咸扈从: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时,他的两个亲信将领刘文静、长孙顺德分别任左右府长史,后来都被封为王。这里说的“冠剑”是指他们的官服。唐代的文武百官,都要戴冠穿笏(朝服),所以称其为“戴冠剑”。“股肱”是古代对臣子的称呼,意思是说他们都是辅佐皇帝的贤才。

丹青预想画麒麟:唐朝宫廷中绘画技艺很高超,所以皇帝下令让他们画麒麟。麒麟是祥瑞之兽,象征国家的昌盛。

【赏析】

《全唐诗》收于卷二百六十一,题作《狩武冈和胡学士韵》。此诗首联写春日景色,颔联写春光明媚,物华丰茂。颈联写皇帝颁旨赏赐群臣,尾联写大臣们奉旨作画,以表达自己忠心为国之情。

首联两句,点出时间是春天,天气晴朗,万物生机盎然,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句诗写得简洁明快,语言生动形象;用词精当,意蕴丰富。“雪消辇路不生尘”,这是说积雪融化后,辇道不再被尘土所覆盖了。“和气冲融已发春”,这是说大地回春,和煦温暖的春风已吹遍了神州大地。“和气冲融”四字,既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又表现出人们心情舒畅愉悦的状态。“雪消”与“已发春”相呼应,既点明时间,又表明了季节的变化。“雪消”二字,不仅写出了积雪融化后的景观,而且给人以清新之感;而“已发春”则暗示着春天的到来,使人感到生机勃勃。

颔联两句,描绘了美好的春光景象。“玉露应期呈上瑞”一句,既点明了节令,又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玉露”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此时节令到了,所以呈现出吉祥的气息。“金吾传敕赐群臣”一句,既表现了皇帝恩赐群臣的豪情壮志,又展示了君臣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金吾传敕”三字,既有权势的象征,又有恩典之意;而“赐群臣”则表明了皇帝对群臣的厚爱。

颈联两句,进一步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色。“鸿图万岁归神武”一句,既表达了人们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又展现了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鸿图”一词,既指国家的宏伟蓝图,也暗指帝王的远大理想。“万岁”二字,既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望,也体现了人们对国家领导人的崇敬之情。“归神武”二字,既表明了国家的强大,也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统一的渴望。“盛事三驱睹至仁”一句,既表达了人们的敬仰之情,又展现了人们对皇帝的仁德之心。“盛事”二字,既指国家的繁荣昌盛,也暗示了人们对国家领导人的尊敬之情。“至仁”一字,既表达了人们对皇帝的崇敬之心,也体现了人们对皇帝的敬仰之情。

尾联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冠剑股肱咸扈从”一句,既表现了人们的忠诚精神,又展现了人们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冠剑”一词,既指官员们的官服,也暗示着他们的官职和地位;“股肱”则指辅助皇帝的贤臣良将;“咸扈从”三字,既表明了他们的忠诚精神,又展现了他们对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丹青预想画麒麟”一句,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又展示了人们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期盼。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祖国统一、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通过对君臣关系、皇恩浩荡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皇帝的敬仰之情;通过对国家统一、盛世太平的期盼,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整首诗情感充沛、意境深远,既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又展示了人们对国家统一的崇高信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