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萎百草,松柏不凋悴。
贞脆本性成,不由时与地。
寒蝉声已寂,秋虫鸣自恣。
语默有不同,适时固无异。
我兴观物怀,慨然知我贵。
【注释】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百草:各种植物。松柏:常绿树。贞脆:指松柏等耐寒树木的质地坚硬、不易凋谢。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以松柏自比,赞美其“贞脆”本性,不受时与地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所保持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
白露萎百草,松柏不凋悴。
贞脆本性成,不由时与地。
寒蝉声已寂,秋虫鸣自恣。
语默有不同,适时固无异。
我兴观物怀,慨然知我贵。
【注释】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百草:各种植物。松柏:常绿树。贞脆:指松柏等耐寒树木的质地坚硬、不易凋谢。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以松柏自比,赞美其“贞脆”本性,不受时与地的影响。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所保持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
诗句解析 1 "新水正盈盈": - 解释:“盈盈”形容水面清澈,波光粼粼。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初春水景,水面平静如镜,反射着周围环境的美丽。 - 赏析:诗人通过“新水”和“盈盈”这两个字表达了对春天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美好感受。 2. "临风一棹轻": - 解释:“棹”即船桨,此处泛指划船工具。“临风”,形容站在船上面向风的方向,给人一种轻盈、自由的感觉。 - 赏析
【注释】 东道:指长安。烟霜:指草木上覆盖的霜雾。信使:使者的信差。荆扉:用荆条编成的门户,这里指隐居之所。蹈事:处理政事。疑畏:疑虑畏惧。衰世:衰败的时代。同病:患难与共。河上曲:乐府《河中之水歌》。汉阴机:指汉武帝时李陵投降匈奴的事,事见《史记·李将军列传》。风雅:指文学艺术。勉事:勤奋地从事。删修:校订修改。力自微:尽力而为。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隐居生活的艰辛
清夜 微月过竹里,虚窗夜亦深。 此时清且寂,爽气入幽襟。 独悟有所念,悠然如会心。 灯寒清焰小,相与发孤吟。 注释: 1. 微月过竹里:微月(月亮)穿过竹林。 2. 虚窗夜亦深:虚窗,即半开或半掩的窗户,夜晚也很深。 3. 此时清且寂:此时环境清静而寂静。 4. 爽气入幽襟:清爽的风吹入幽静的胸怀。 5. 独悟有所念:独自领悟到某种意念。 6. 悠然如会心:悠然自得,似乎达到了内心的共鸣。 7
译文 世上已无假的真理,谁能认识到道的本质? 我怀揣素心,只是遥望古人; 只看着眼前人,却不知谁是真才。 我的信仰如灰烬般冷,你的情感胜过美酒。 深深的怀抱里,何时才能有前人的陈说? 注释 1. 世已无如假:指世间一切皆为虚假。 2. 谁能识道真:意指谁能够真正理解道的本质。 3. 素心聊望古:意指怀着一颗纯洁的心,只是遥望古人。 4. 白眼看时人:意指用一种冷漠的态度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注释】 高烟:指秋夜天空中飘浮的云彩。 犬时行:像狗一样行走。 飒然:形容声音、风等非常迅疾的样子。 默以会微情:静静地体察细微之情。 坐:静坐。 露华湿:指在秋天里,露水凝结成珠子,晶莹剔透,沾在衣服上凉冰冰的感觉。 钟磬声:寺院中的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 【赏析】 首句“秋夜二首其二 高烟空际平”,描绘了一幅深秋夜晚的景象。天空中高高的云彩,如同一片片洁白的鹅毛,漂浮在空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宁静的古寺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石萝生紫花,佛坐石萝下。”这句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紫红色的石萝(一种苔藓类植物)生长在寺庙周围的石头上,而佛像就坐在这些紫萝下面。这里的“紫萝”是关键词,它代表着寺庙的静谧与祥和,也象征着生命的奥秘和佛教的智慧。 “鸟鼠巢空梁,松风落败瓦。”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古寺的环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相见的喜悦之情。 喜昆山柴集勋至 窗下寻书细,门前驻马轻。 相看无一语,说梦悟三生。 注释:在窗下寻找书籍仔细阅读,停下马匹轻轻地走近。面对面地看着朋友却一句话也没有说,通过梦境领悟到前世今生的缘分。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情的画面,作者在窗下寻找书籍,门前停马轻行,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然而,当他真正与朋友相见时
【译文】 高衢月落晓寒新,榆柳萧疏望去津。 图史同舟聊养疾,风烟何地敢呈身。 到家松桂搴幽幌,倚棹云山愧滥巾。 谑浪自矜吾舌在,未随妻子共忧贫。 【注释】: 失题二首 其二: “高衢”句:高衢,大道上。 “榆柳”句:榆树和柳树,这里指路旁的树木。 “图史”句:图中历史,指书卷中的史籍。 “风烟”句:路上的风和烟,泛指旅途中的风景。 “到家”句:回到家里,松树、桂花香气四溢。 “倚棹”句:靠着船桨
【注释】秋夜二首其一:秋天的夜晚,月光洒满空床。此时秋气已凉。松树和白云之间白雪皑皑,明月照耀下石上积雪晶莹透亮。芦荻丛中的潮水涨满了池塘,梧桐树枝上黄昏的余晖映照出黄澄澄的晚霞。远处传来船橹的声音,仿佛要靠近,又像是远去。柔橹在寒塘中划过,发出清脆的声音。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寂静幽雅的秋夜景象。首联“疏影入空床,此时秋气凉”写秋月当空,清辉洒入卧室,秋气渐凉,使人产生一种凄寂之感
诗句:避地来寻五柳居 ,閒谈国事重欷歔。 译文: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寻找宁静的居所,闲谈着国家大事感慨万千。 注释:1. 避地:躲避战乱。 2. 寻:寻找。 3. 五柳居:此处指作者在一处安静的地方居住。 4. 閒谈国事:谈论国家大事。 5. 重欷歔:再次叹息。 赏析:这首诗通过诗人的视角,描绘了他在乱世中的心境和追求。诗中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寻找安宁之地的愿望,以及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与感慨。同时
诗句注释: - 秋气何萧萧,野情空曼曼。 - 萧萧:形容秋风的声音或气氛。 - 曼曼:形容心情的闲适、悠闲。 - 纤絺常不完,三旬九遇饭。 - 纤絺:细薄的丝棉。 - 完:完成。 - 三旬九遇:每三十天吃一顿。 - 饥寒非可乐,温饱讵足愿。 - 非可乐:不觉得快乐。 - 讵(jù)足愿:哪能满足心愿。 - 孤灯湛空樽,对影还自劝。 - 湛:深邃。 - 空樽:空酒瓶。 - 对影还自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唐朝中期官员、思想家 蓐收清西陆,云气高淩淩。 霜降后天气转凉,秋天的早晨天空清澈明朗。 悲哉秋蝉号,痴甚窗前蝇。 秋风中,知了不停地叫着,而窗前的苍蝇嗡嗡作响。 时去心尚尔,徒为俗所憎。 然而时光荏苒,我的心仍然被世俗所困。 不见摩空雕,众鸟钦风棱。 我看不到像摩天大楼那样高耸入云的雕塑,也没有鸟儿欣赏风的棱角
【译文】 太阳在白日里照耀,高悬在天空。 它在旸谷中欢跃,光芒照耀而不偏颇。 忽然遇到惊风飘来,白云遮住了它的前面。 天昏地暗,当午的太阳进入虞泉。 鲁国的宝剑不能挥舞,羲和的鞭绳丢失了。 阳光的美德难道会减少吗?明与暗的变化也是偶然的。 微风吹来无力,浮云迷乱了方向。 天道本是如此,而我为什么感到悲伤呢? 注释: 1. 白日光:指太阳的光。 2. 皎皎:明亮的样子。 3. 踊跃:跳跃,欢腾。
【注释】 迢迢:远。 薿薿:草木摇动声。 秋风飒然至:飒然,形容风声。 悱侧:哀伤的样子。 蟋蟀偏入耳:蟋蟀叫声特别响亮。 展转:辗转不眠。 朝曦:早晨的阳光。 亦相似:也像这样。 一日不再晨:一天只有一次早晨。 时驶安可恃:什么时候能像早晨一样安全呢? 感叹千万端:有许多感慨。 沉忧惟一轨:忧愁沉重,只能遵循一条道路。 何以见曩贤:怎么可以见到以前的贤人? 一觞且欢喜:喝下一杯酒,暂且感到快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他通过描绘惠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浮云霭山麓,孤烟上林樾。(浮云笼罩在山脚下,一缕孤烟直冲林间) 青灯湛芳樽,色味两幽绝。(青灯映照出芳樽的美色,两者的味道都极为美妙) 吾生如寄耳,一醉万想灭。(我的生命如同暂时寄居在这世间一般,一旦醉倒便可以忘却所有的烦恼和忧虑) 横斜任孤舟,清浅流明月。(任由孤独的小船随波逐流
《同龚得初昆季登惠山和坡公韵二首 其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和赏析: 1. 登山汗如濯,清风来迎人。 - 翻译:登上高山后汗水湿透了衣服,清风迎面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 注释:濯指的是洗澡,这里形容汗如雨下;清风指山间的凉爽空气。 2. 疏雨度前岭,俯见林皋新。 - 翻译:稀疏的雨珠飘过前方的山坡,向下望去只见一片新生的林木。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