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皇勤政日临朝,独运乾纲正百僚。
岂但英名迈汤武,尊崇道德继轩尧。
【注释】乙未:唐文宗太和七年(833年)五月初三日。梦侍朝:梦见自己侍奉皇帝。因:于是,就。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根据梦中见到的,写成了三十八首诗。其三:这首诗是第三十八首。圣皇:圣明之君。勤政:勤勉地处理政务。临朝:临朝听政。独运乾纲:独自掌握大权管理百官。正百僚:治理百官。
岂但:不仅仅是。英名迈汤武:《尚书·泰誓》中说“商王武丁,贤天子也”,汤、武都是古代有名的君主,这里用以比喻圣明之君。轩尧:指舜帝,古代传说中的圣明君王。
【赏析】此诗为作者在乙未年(公元835年)五月初四夜晚梦中所作,诗人根据梦中所见,写出了三十八首诗,这是其中的第三十八首。开头两句,写梦中所遇:一个圣明之君临朝听政,他独自掌握大权,整治百官,治理国家。“独运乾纲”一句,用《尚书》中的“王曰‘若生子,必为文王,武王’,王曰:‘否!吾生不有命在天,厥子必有罪,汝勿庸杀。’文王、武王曰:‘吾无罪,我亦无罪,若我有罪,吾身必先戮矣。周之德,其可谓至矣!”意思是说:文王、武王都是圣明之主,他们之所以能治国有方,是因为他们没有私心杂念,所以能够公正无私地对待臣下。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在写梦中的所遇,实际上却蕴含着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批判。
后两句,是对圣明之君的赞颂:他不仅英名卓著,而且道德高尚,他尊崇礼乐,继承古代圣王的事业。
全诗通过对梦中所见所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不满和对圣明之君的向往。诗中的语言简练、含蓄、有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