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风香散入蒹葭,漾碧轩前不见花。
落日众山青不了,接天秋水浩无涯。
【注】蒹葭:一种水生植物,叶子扁平。漾碧轩:水边小亭。
荷风香散入蒹葭,
荷花的清香随风飘进水边芦苇丛中。
漾碧轩前不见花。
站在水边亭子前,只见一片碧绿的荷叶。
落日众山青不了,
夕阳西下映照在群山之上,但它们依然呈现出绿色。
接天秋水浩无涯,
秋水无边无际,浩瀚无垠。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通过描写晚霞映照下的荷塘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壮美。全诗语言优美、清新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荷风香散入蒹葭,漾碧轩前不见花。
落日众山青不了,接天秋水浩无涯。
【注】蒹葭:一种水生植物,叶子扁平。漾碧轩:水边小亭。
荷风香散入蒹葭,
荷花的清香随风飘进水边芦苇丛中。
漾碧轩前不见花。
站在水边亭子前,只见一片碧绿的荷叶。
落日众山青不了,
夕阳西下映照在群山之上,但它们依然呈现出绿色。
接天秋水浩无涯,
秋水无边无际,浩瀚无垠。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作者通过描写晚霞映照下的荷塘景色,赞美了大自然的壮美。全诗语言优美、清新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特立孤亭隐翠微,空山春早客来稀。 望深烟景堪投策,坐久岚光欲染衣。 赤鲤惊看牵藻去,白鸥闲自傍人飞。 芳洲杜若应思采,那得扁舟系钓矶。 逐句释义: 1. 特立孤亭隐翠微,空山春早客来稀。 - 特立孤亭:指一座独立而孤傲的亭子,通常位于幽静或景色优美之处。 - 隐翠微:形容亭子周围环境幽静,与世隔绝,只有翠绿的植物和细微的声音能与之为伴。 - 空山春早:描述了春天时节山间寂静的景象
【注释】 忆江南:词牌名,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又名“忆江南引”、“采莲子”、“一箩金”。《乐府杂录》载:“开元中,太常歌者辞拙于理,上命乐工创此曲,以述明皇幸蜀之事,后用为词调。” 偶成:即偶然而成的诗句。 西园:指作者的住所或园林。 万:极言其多。 南涧:山涧之南边。 杏千株:指杏树之多。 鱼乐:鱼在水中游动时的快乐心情。 鸟欢:鸟儿欢叫。隔树呼:隔着树枝互相呼唤。 云过:云彩飘过。开锦绣
《忆江南偶成 其一》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生活画面,通过对山水、花木、家禽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1. 人生冀安乐,万事更何知。 - 人生期望的是安宁与快乐,但世事无常,万事皆难预料。 2. 五亩青山宅,一湾明月池。 - 拥有一片青翠的山峦环绕的家园,池塘边映着皎洁的月光。 3. 梅花绕屋种
秋意 清秋新雨后,天气晚生凉。 月散虚中影,风飘空外香。 鹪鹩聊暂息,鸿鹄相高翔。 作客惊时序,钟声出禁长。 注释: - 清秋新雨后:秋天刚过,又一场新雨,空气清新。 - 天气晚生凉:随着太阳落山,气温开始逐渐下降,夜晚渐冷。 - 月散虚中影:月光洒在空旷的田野上,形成一片明亮的倒影。 - 风飘空外香:微风吹过,带来远处花香的味道。 - 鹪鹩(jiāo liáo)聊暂息:鹪鹩是一种小鸟
《玉泉山》 注释: 野亭花历乱,春色昼霏微。 柳暗云初合,山深鸟不飞。 寒流鸣玉涧,空翠袭人衣。 却爱经行处,闲僧扫石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玉泉山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首句“野亭花历乱,春色昼霏微。”描绘了野亭中的繁花盛开的景象,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彩。这里的“霏微”形容春光明媚,给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感觉。
【注释】 赋得章台柳: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七言绝句。章台,即汉长安城东门名章城门。这里代指京城长安。 长条:柳枝。 相思偏忆去年时:偏:特别;忆:回忆。思念着去年分别时候的情景。 王孙:本义是贵族、官僚。此处泛指南方人。 系马:拴马。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意绵绵。 首句“曾折长条赠别离”,以“赠”字领起
泛泖 浮屠十丈枕平川,浪涌珠光日倒悬。 客泛星槎疑入汉,僧耽水观不知年。 晓霜枫叶明村市,暮雨芦花失钓船。 浣尽尘缨心境寂,钟声忽逗半江烟。 译文: 寺庙高耸入云,仿佛在平地之上。海浪汹涌拍打着寺庙的屋角,犹如珍珠闪耀。我乘着星槎般的小船在湖面上飘荡,仿佛进入了汉代的汉水。僧人痴迷于湖边的景色,忘记了时间。清晨霜打枫叶,照亮了村庄的集市;傍晚雨打芦花,渔船失去了踪迹。洗净世俗的烦恼
泛白龙潭 百顷寒潭依古寺,隔林风景树苍苍。 天连野水平桥绿,云度溪阴拂袂凉。 飞阁层层悬鸟路,晴沙浅浅没鱼床。 由来此地春偏好,两岸蘼芜缀夕阳。 【注释】 1. 泛白龙潭:泛指游览、欣赏白龙潭的风景。 2. 百顷寒潭:指白龙潭面积广阔,水色清澈透明,给人以冷清的感觉。 3. 古寺:指附近的寺庙,历史悠久。 4. 隔林风景树苍苍:形容周围树木茂密,景色宜人。 5. 天连野平:形容天空与地面相连
吴山大观亭 选胜登临兴自豪,披襟对酒咏离骚。 坐来湖影摇空碧,啸入江声作远涛。 灵气常通三竺近,浮云忽断两峰高。 秋风桂子云中落,时见天香满客袍。 注释: 1. 选胜登临兴自豪:在美丽的风景中选择一处最佳之地,登上高处欣赏美景并感到自豪。 2. 披襟对酒咏离骚:解开衣襟,端起酒杯,吟诵屈原的《离骚》。 3. 坐来湖影摇空碧:坐下来的时候,湖面的影子摇动着清澈的天空。 4. 啸入江声作远涛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需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诗句大意和赏析。 从“忆庭前竹”中可看出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由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诗人以竹自喻,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遥怜”是怜爱的意思;“无人”指的是远离故乡、身在异地的游子。诗人用“霜色”“修竹残”来写景抒情,表现了深秋时节寒意逼人的萧瑟气氛,以及游子的孤独寂寞之情
诗句释义: 1. 南屏寺前池水碧云凝:“南屏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前池水碧”描绘了寺庙前的池塘清澈见底,水面上漂浮着绿色的荷叶和几朵盛开的荷花,仿佛是一幅生动的水墨画。“碧云凝”则形容这些水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美丽的光泽,如同凝结成片的白云,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2. 寺里烟霞上几层:“寺里烟霞”可能是指寺庙内的云雾缭绕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代至大三年(1310年),是一首抒写送别之情的诗。作者在这首诗中描写了与景坡分手时的情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全诗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意境深远而含蓄蕴藉,充分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点。 “寒烟弥宇际,朔气侵征裳。”这句诗描述了送别的场景。寒烟弥漫在天际,朔风吹过衣襟。这是一幅凄清寒冷的画面,展现了冬日离别时的凄凉景象。 “有客赋远游
【诗句释义】 1. 缅昔玉堂仙:回想从前,在朝为官的玉堂仙。 2. 高情属丘壑:高尚的情感寄托于山野之间。 3. 梧竹罗庭除:庭院中种植着梧桐和竹子。 4. 文史秘斋阁:收藏着珍贵的文献和史书,是书房的一部分。 5. 欹枕待春莺:靠在枕头上等待春天的黄莺。 6. 调弦惊夜鹤:弹奏琴弦惊动了夜晚栖息的白鹤。 7. 羊裙书更精:羊皮卷的书籍更加精妙。 8. 邺下才偏博
【注释】 别径:偏僻的小路。白衲庵:位于灵隐寺西北角,是杭州著名的古刹。 【赏析】 这首七绝描写了灵隐寺旁的白衲庵。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首句“白衲庵”点明地点,交代出此诗的背景。次句写景,描绘出山间小道的幽静,以及那如泉声和竹影般的清凉感觉。第三句写人,描绘出诗人闲适自在的心境。最后一句写景,以石笋峰头白衲房作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寄托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宁静的情怀
九里松 谡谡松风九里清,高秋乘晓绕山行。夜来雨过泉逾急,泻出泠泠石上声。 注释:松树林里的风吹得非常清爽,在高高的秋天我趁着早晨去山中行走。夜里下过了一场雨,泉水更加湍急了,从石头上泻出的声音像水一样清凉。 赏析:本诗描写作者登山时所听到的泉鸣声。开头二句写松风,三、四句写夜雨后泉水激流,最后一句写泉水飞溅的声音。全诗写景状物,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富有音乐感和画面感
【赏析】 冷泉亭是杭州的一处名胜,位于西湖南岸,为北宋文学家王安石所建。此诗描写了冷泉亭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感受。 首句“冷泉亭外石巑岏”,直接描绘了冷泉亭外的自然环境,石巑岏形容石头高耸、险峻的景象,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次句“雨洗山根走急湍”,则进一步描绘了山脚下溪流的动态,雨后水流湍急,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接着第三句“桂子落残秋意老”,描绘了秋天的气息和落叶的情景。桂子是桂花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