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竹万个,南涧杏千株。
鱼乐当阶跃,鸟欢隔树呼。
云过开锦绣,风度送笙竽。
一枕邯郸梦,人间事有无。
【注释】
忆江南:词牌名,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又名“忆江南引”、“采莲子”、“一箩金”。《乐府杂录》载:“开元中,太常歌者辞拙于理,上命乐工创此曲,以述明皇幸蜀之事,后用为词调。”
偶成:即偶然而成的诗句。
西园:指作者的住所或园林。
万:极言其多。
南涧:山涧之南边。
杏千株:指杏树之多。
鱼乐:鱼在水中游动时的快乐心情。
鸟欢:鸟儿欢叫。隔树呼:隔着树枝互相呼唤。
云过:云彩飘过。开锦绣:形容云彩绚丽多彩。形容云彩美丽。
风度:指风吹过竹林发出的声音。送笙竽:形容风在吹动树叶发出声音,好像在送笙竽一样。
一枕:一枕头。比喻短暂的梦境或睡梦。邯郸:战国时赵国都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后用“邯郸”表示梦境、幻想、虚幻等。事有无:世事如何。事,世事。
【赏析】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苏轼所作的咏物词,作于元丰七年(1084)。全词借对竹、杏、鱼、鸟的描述和议论,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心境,寄寓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境界。
首句写自己庭院里竹子有万棵之多,杏树有千株之多,这是对景物的具体描写。
次句写池塘边上的鱼儿快乐地跳跃着,树上的鸟儿欢乐地鸣叫,这些生动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三句写天上的白云飘过,给天空增添了美丽的色彩;风过竹林发出的声音,好像是在送笙竽一样美妙动人。这里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第四句写自己躺在枕头上做了一个关于世间万事皆空的梦,醒来之后,觉得人生如梦幻一般虚无。这里的“梦”,既指梦境,又指人生。通过梦境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最后一句写自己对世间万事的看法,认为世事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心境,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地生活。这里的“事”,既是对世间事物的概括,又是对自己生活态度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