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虚高阁万松间,落日馀晖映碧湾。
孤鹤自随黄叶舞,老僧常伴白云闲。
泉通仙鹿今何在,洞里神龙去不还。
真隐欲招招未得,青山无主水潺潺。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答案要点。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特别是诗句的表达重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概括、总结。

“凌虚高阁万松间,落日馀晖映碧湾”,凌虚高阁:凌空的高阁;万松间:在万松之中。诗人登上凌虚高阁,俯瞰着万松之间的景色,只见夕阳的余晖照射到碧绿的湾上,一派明丽的景象。这两句写登高望远所见之景,为下文抒情蓄势铺排。“孤鹤自随黄叶舞”是说在这清幽雅致的环境中,有一只孤单的鹤随着飘落的黄叶起舞。“老僧常伴白云闲”意思是说,这位僧人总是悠闲自在地陪伴着那片悠悠的白云。诗人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也表现了作者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泉通仙鹿今何在?洞里神龙去不还。”诗人继续描绘自己想象中的隐居之地。泉水与仙人鹿相连,如今又在哪里呢?而那些洞里的神龙已经飞走了,不再回来了。“泉通仙鹿”暗指隐者所居之处应有清澈的泉水,以供饮水和沐浴之用;而“仙鹿”则寓意着隐者的高尚品质。“泉通仙鹿”与后面的“洞里神龙”形成对比,前者是实际存在之物,后者则是虚无缥缈之物。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想象中的隐居之地,又表现出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的归隐之心。

“真隐欲招招未得,青山无主水潺潺。”诗人想招隐而未能成功,只能望着眼前这青山独自怅然若失。“青山无主”暗示着诗人内心孤独寂寞的情绪。“水潺潺”是说水流的声音,诗人通过描写水流的声音来衬托出自己内心的孤独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渴望和追求,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之情。

【答案】

译文:

凌空的高阁,在万松之间矗立;落日的余晖,洒向碧绿的江湾。

一只孤单的鹤,跟随着黄叶在翩翩起舞;一个老僧,常常陪伴着白云闲适自得。

曾经通向仙人鹿的泉水,现在又在哪里?曾经居住过的山洞里,神龙早已不回来了。

想要招来真的隐士却一直未能如愿,只有面对这青山独自惆怅不已。

赏析:

这是一首写隐逸生活的诗。首联写景,凌霄阁高耸入云,周围是参天古木,万松环绕。落日余晖照在碧湾之上,一派明丽的意境。颔联写人,孤鹤随风飞舞,似乎要随着黄叶而离去;老僧悠然自得,仿佛在白云中徜徉。颈联写物,仙鹿已不知何处,神龙早已远逝。尾联写情,欲招隐士而不得,唯有面对青山惆怅而已。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