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佐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答案要点。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特别是诗句的表达重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概括、总结。 “凌虚高阁万松间,落日馀晖映碧湾”,凌虚高阁:凌空的高阁;万松间:在万松之中。诗人登上凌虚高阁,俯瞰着万松之间的景色,只见夕阳的余晖照射到碧绿的湾上,一派明丽的景象
【赏析】 这是一首重游招隐寺的七言绝句。 首联“城南摇落后,一径入林幽。”写的是诗人重游时,在城南远远望见招隐山,只见那山影摇落下来,仿佛是在向人招手。诗人接着就沿着一条小径进入林中,来到招隐寺,这时,他感到十分幽静。“摇落”即凋落、零落,这里指山影。“摇落”二字用得极好,它既写出了诗人看到山影时所产生的一种感觉,又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基调。“林幽”一词,点出了招隐寺所处的位置——一片树林之中
【注释】 丁卯桥: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建,位于今江苏扬州西北。许浑:唐代著名诗人。刺史桥:即“丁卯桥”,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城北。芙蓉:荷花的别称。秋雨:秋季的雨水。通潮:与潮水相通。高韵:高雅的诗声。继:继承。斯人:这个人。樵径:砍柴人的路。萧萧:形容草木凄凉的景象。 赏析: 首联“流水城南路,幽哉刺史桥”两句,写诗人漫步至丁卯桥头,远望桥上,只见一条清澈的河流蜿蜒向南流去,两岸柳树成排
诗句释义:缥缈烟云护索居,石床丹床近何如。 译文: 在烟云缥缈的守护下,我独自居住着,石床和丹床哪一个更合适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居所环境的偏好和内心的感受。首先,“缥缈烟云护索居”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景象,烟云缭绕,仿佛有无形的力量将诗人紧紧地保护起来。这里的“缥缈”一词,既形容烟云的轻柔与飘渺,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无拘无束。
【注释】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长江边上。双林:即双岭,指山中的树林。雉堞(zhì dié):城上矮墙。绝嶂:陡峭高耸的山峰。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登北固山时所作。诗写登临所见所感,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首联“百折江声远,双林树色荒”。诗人登上北固山,首先看到的是江水百转千折地流向远方。而山上的树木却已显得十分荒凉。这两句诗描绘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气氛。 颔联“冻云封雉堞,绝嶂见僧房
【注释】 不厌登临数,杯前霁色宽:登高望远,乐此不疲。 鸟啼林渐午,花落地才干:鸟儿在树林中鸣叫,太阳渐渐偏了西,花儿也凋谢了。 海日随潮白,春山过雨寒:海上的太阳随着潮水的上涨而显得更加明亮,春天的山经过了大雨之后更显冷峻。 禅扉闲自掩,清磬绕江干:我独自关闭着禅室的门,清磬声在江边回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北固山时所见到的自然景色。首句“不厌登临数”,“登临”,指登上山顶,放眼四野
【注释】 1. 鹤林寺夹竹桃花:即鹤林寺的夹竹桃。鹤林寺,在今江苏省常州市。夹竹桃,又名曼陀罗。 2. 古刹标名胜:指寺庙有特色。标,表明。 3. 天上树:指佛家所说的菩提树,也泛指佛教的圣树。 4. 元都种:指鹤林寺的僧人是元代人。 5. 嶰谷疑:嶰(xuān)谷,《诗经·小雅》篇名,为古代一种祭歌。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寺庙里的夹竹桃。诗中赞美其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生机勃勃。同时
诗名:《西津别妓》 释义: 立马江皋问暮潮,片帆西上路迢迢。 人将碧草新晴去,魂对青山暮雨消。 云色自依桃叶渡,月明凄断凤凰箫。 楼头浊酒春堪醉,还访秦淮旧板桥。 翻译: 站在江边高台上远眺,我询问着晚潮的涌动。一片小帆在西边缓缓前行,路遥且长。人们带着新鲜的绿草和晴空,离去,我的心仿佛随着青山暮雨消散。 云彩好像总是依偎在桃叶渡旁,月光清冷,让人感到哀愁,仿佛断续的凤凰箫声在耳边回响。楼上
宫词 复道传呼御辈过,遥闻仙乐动云和。 黄金纵买《长门赋》,逝水终惭太液波。 注释: 1. 复道:古代宫廷内的一种建筑结构,用楼阁、回廊相连,可以供人来回通行的通道。 2. 遥闻:远远地听到。 3. 《长门赋》:汉成帝的皇后陈阿娇被废后所写,抒发失宠后的哀愁。 4. 逝水:流逝的流水,这里比喻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5.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宫女在深宫中的生活情景
《艳曲》 碧树映红楼,佳人是莫愁。竹枝看引凤,花色笑牵牛。舞罢月初落,歌残云欲流。何妨十日酒,醉杀秣陵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在明月之下,佳人与歌舞相伴,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浪漫的场合。诗中通过“碧树”、“红楼”等意象,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使得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那宁静而又华丽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月光下的每一个细节,使画面更加鲜活,情感也更为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