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阑干绕曲池,株株杨柳倒垂丝。
水心亭上钩帘坐,鱼唼残花口动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赏析诗句,首先要读懂诗句的意思。其次要把握全诗的意境、情感以及诗人的思想观点。

“青石阑干绕曲池”,写景起笔,以简洁之语点出题旨。“青石”二字是全诗的主色,也是全诗的基调。

“株株杨柳倒垂丝”,描写了柳枝随风飘扬的景象,写出了一种柔美而飘逸的情调。“垂”字用得极为准确,将枝条的柔弱与飘忽写得惟妙惟肖。

“水心亭上钩帘坐,鱼唼残花口动时”,描写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图画。“鱼唼残花口动时”,既写出了鱼儿啄食花蕊时的细微动作,又写出了鱼儿啄食花蕊时的动作之快,表现出鱼儿啄食花蕊时的敏捷,生动地表现了鱼儿吃花蕊的情景。

【答案】

译文:

青青的栏杆环绕曲曲折折的水池,一株株婀娜多姿的柳树垂下长长的柳叶。

水心亭的楼上挂着帘子坐着,看着鱼儿在残花间游来游去。

赏析:

这首七绝写于闲适之时,通过写景抒情来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首句“青石阑干环曲池,株株杨柳倒垂丝”,描写了柳树的优美姿态。柳树的枝叶垂拂下来,如烟如雾,轻飘飘的,仿佛随时都会随风而去。这两句诗写得很传神,写出了柳树的姿态之美。第二句“水心亭上钩帘坐,鱼嚼残花口动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穿梭,而花儿也在水里静静地开放。第三句“青石栏干环曲池,株株杨柳倒垂丝”与第二句相照应。这两句诗写的是同一种景致,但角度不同,一个是远观,一个是近看。这样写,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多彩。第四句“水心亭上钩帘坐,鱼嚼残花口动时”继续描绘美景。鱼儿正在吃着残花,它们张大嘴巴,仿佛在咀嚼着花瓣,十分可爱。这最后一句是对前面景色的总结。

这首诗以景结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观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