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澄流水,春来坐浣纱。
青杨愁隐凤,玄发乱飞鸦。
倚玉浑无色,传神赖有花。
蛾眉如淡扫,不在野人家。
【注释】
白石:指浣纱的石。
春来:春水解冻后,水流变清。
青杨:杨柳,古代常以之比喻美女。
玄发:黑发,这里指西施。
倚玉:指西施貌美如玉。
蛾眉:形容美人的眉毛弯细长而微扬,像蛾儿一样。也用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
【赏析】
《题西施浣纱图》是唐代诗人李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四句,前两句写西施美貌;第三句用“愁”字暗点其美;后两句写西施之美不在人世,而是与山水、花鸟融为一体。
首句开门见山,直接写西施浣纱时的形象。“白石”二字,不仅写出了浣纱的地点是在清澈见底的溪流之中,而且暗示了西施的美貌如玉,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第二句“春来坐浣纱”,则进一步描绘出西施浣纱时的情景。春水初涨,碧波荡漾,阳光照耀,水面上泛着微微的波光。在这明媚的春光中,西施静静地坐在溪边的岩石上,专心致志地洗着手中的纱绢。她的美丽,就像这碧绿的春水一样,清澈透明,令人陶醉。
第三句“青杨愁隐凤”,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拓展。这里的“青杨”,指的是岸边生长的杨柳树。而“愁隐凤”,则是暗指柳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隐藏着一只美丽的凤凰。这凤凰,便是西施的身影。她的美貌,如同这青杨树一般,令人心醉神迷;而她的美丽,却并不在于人世,而在于她那超凡脱俗的气质和与自然相融合的美。
最后一句“倚玉浑无色,传神赖有花”,则是对前三句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倚玉”,指的是西施的容貌如玉般清丽;而“传神赖有花”,则是说西施的美丽已经超越了人的形体,达到了神韵的境地,而这神韵,正是由花所赋予的。
整首诗通过对西施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她美丽外貌的赞叹,以及对她与自然相融合之美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人世繁华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