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汉光皎皎,照我弹鸣琴。
寂寂感物候,白露沾我襟。
弦绝不复调,良夜空沈沈。
抱此孤桐还,藉以寄知音。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提示,注意从诗中寻找答案。同时,也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此诗为赠友之作,诗人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河汉光皎皎,照我弹鸣琴”,描写了月色皎洁、星光璀璨的景象,诗人用“河汉”“星”来点明时间是在晚上,并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皎皎”指月光明亮;“河汉”指银河,这里借指明月;“星”即“辰”,指星星。“光皎皎”形容月亮明亮,用典出自《庄子•秋水》:“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以桑?……”诗人运用典故,表达朋友间深厚的友情,也表现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颔联“寂寂感物候,白露沾我襟”,描写了秋风萧瑟、万物凋零的景象。“寂寂”,寂静无声;“物候”,节气变化;“白露”,指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此时节植物上的叶开始枯萎变黄,到了秋天,白露以后,天气渐渐转凉,草木开始凋零。这两句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颈联“弦绝不复调,良夜空沈沈”描写了夜深人静的情景。“弦绝”比喻知音不在身边或失去知音。“不复调”,不再弹奏曲子。“空沈沈”,形容夜色很浓,没有一点光亮。这两句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知音难得,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尾联“抱此孤桐还,藉以寄知音”描写了诗人把自己心爱的桐木琴抱在怀里,以此来寄托自己对知音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孤桐”是诗人自喻,意谓自己孤独无依,而桐木琴则是知音,诗人把琴作为知音的象征,表达自己对知音的思念之情。

【答案】

示例:

河汉光皎皎,照我弹鸣琴。

皎皎指明月,用典出自《庄子•秋水》:“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以桑?……”(《养生主》)诗人借用这个典故来表达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也表现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寂寂感物候,白露沾我襟。

寂寂,寂静无声;物候,节气变化;白露,指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白露,此时节植物上的叶开始枯萎变黄,到了秋天,白露以后,天气渐渐转凉,草木开始凋零。这两句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自己的孤独与寂寞。

弦绝不复调,良夜空沈沈。

弦绝,比喻知音不在身边或失去知音;不复调,不再弹奏曲子;空沈沈,形容夜色很浓,没有一点光亮。这两句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知音难得,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抱此孤桐还,藉以寄知音。

此句中的“孤桐”,是诗人自喻,意谓自己孤独无依,而桐木琴则是知音,诗人把琴作为知音的象征,表达自己对知音的思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