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嗣成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结合题目所给的提示,注意从诗中寻找答案。同时,也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意境和韵味。 此诗为赠友之作,诗人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联“河汉光皎皎,照我弹鸣琴”,描写了月色皎洁、星光璀璨的景象,诗人用“河汉”“星”来点明时间是在晚上,并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
【注释】 发青阳驿:出发到青阳驿。 条风起征涂:条风,春风。启,开启。征涂,征途。 于迈自旭旦:于,从、往的意思。迈,行进。 览古舒远怀:览,观、看。舒,舒展、舒畅。远怀,远大的抱负、胸怀。 解绂谢微绊:绂,古代系印的玉饰,这里指官印。解,解除、去掉。绂,束缚、拖累。微绊,微小的拖累。 广衢残雪开:衢,通衢大道,大街。残雪,残存的雪花。开,开放、消融。 遥甸芳荑散:甸,郊外。芳,芳香。荑
这首诗的原文是: 摇落长干道,凄凉枫叶丹。 残霞连海尽,细雨入江寒。 楚树帆前没,吴山梦里看。 乡关怅回首,长路正漫漫。 注释如下: - 摇落:指树叶纷纷飘落。长干道:长江边的道路,长干是地名。 - 凄凉:悲伤。枫叶丹:枫叶呈现出红色。 - 残霞:晚霞。连海尽:夕阳西下,天边的云彩与海洋相接。 - 细雨:小雨。入江寒:雨水渗入江水使江水寒冷。 - 楚树:楚地的树木。帆前没:帆在船前消失。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夜泊湖中》。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落日沈远树,寒烟出孤城。 夕阳西沉,远处的树木在夕阳下显得更加幽静,而周围的寒烟从孤城中升腾而出。 湖中鸬鹚起,沙际蟋蟀鸣。 湖中的水鸟开始飞翔,沙滩上蟋蟀开始鸣叫。 社鼓发初响,渔灯漾微明。 村里的鼓声刚开始敲,渔家的灯火开始闪烁。 遥岑渐以没,但见苍烟平。 远方的山峦渐渐消失在夜色中,只能看到一片烟雾弥漫的天空。
虞山 虞山,位于苏州市吴中区西北,是太湖西北岸的一座名山,以风景秀丽、古迹众多著称。虞山因春秋时期虞国的国君虞丘被楚灭后葬于山上而得名。虞山不仅风景秀美,而且还有许多历史人文景观,如晋代的石壁寺、宋代的白云洞等。 译文: 驾马从吴城的边角出发,言说将抵达琴川的道路。 炎天炎热,我骑着短策,凌空而行,漫步在高空之中。 山路幽深曲折,苍翠的树林交错重叠。 翠绿色的屏风有千余仞高
落日沈远树,寒烟出孤城。 湖中鸬鹚起,沙际蟋蟀鸣。 社鼓发初响,渔灯漾微明。 遥岑渐以没,但见苍烟平。 空水饶雨色,云林散秋声。 未深宋玉悲,良怀远公盟。 独步纵遐瞩,旷焉寄微情
河汉光皎皎,照我弹鸣琴。 寂寂感物候,白露沾我襟。 弦绝不复调,良夜空沈沈。 抱此孤桐还,藉以寄知音。
董嗣成是明代的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万历年间。以下将详细介绍董嗣成的基本信息、文学成就、历史影响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具体如下: 1. 基本资料: - 董嗣成(约1560年-1595年),字伯念,乌程人(今浙江吴兴)。 - 他出身于官宦家庭,曾中万历八年进士,之后历任礼部员外郎等职。 2. 文学生涯: - 董嗣成擅长行、楷书及绘画,其作品风格简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
董嗣成是明代的诗人,他的生平和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万历年间。以下将详细介绍董嗣成的基本信息、文学成就、历史影响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具体如下: 1. 基本资料: - 董嗣成(约1560年-1595年),字伯念,乌程人(今浙江吴兴)。 - 他出身于官宦家庭,曾中万历八年进士,之后历任礼部员外郎等职。 2. 文学生涯: - 董嗣成擅长行、楷书及绘画,其作品风格简远,具有独特的艺术韵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