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三山春色早,青池阿母驰青鸟。
南岳存华初度年,霞缨朱佩光缭绕。
遥遥华冑两名家,辟疆之竹河阳花。
紫薇凤阁连三殿,彤管鸾章贲六珈。
廿载金门称避世,鸡鸣赠佩寻常事。
道韫终多林下风,秦嘉每报途中字。
超然燕处诵黄庭,鬒发朱颜学炼形。
能将谌母兼庞母,能解珠经胜玉经。
檀施铢衣香积饭,缤纷幢盖天花散。
绣佛钋神大内知,琳宫贝藏来真旦。
不因福果尚空虚,龙女能衔照乘珠。
诗有鸣鸠章壶范,人同兰玉绕庭隅。
九华烂熳元宵候,梅花恰与优昙逗。
称觞宁羡八千春,载笔敢从中垒后。
我们来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 第一段:海上三山春色早,青池阿母驰青鸟。南岳存华初度年,霞缨朱佩光缭绕。
- “海上三山春色早”:描述的是春天来临得早,海面上的三座山峰(三山)上春意盎然,生机勃勃。
- “青池阿母驰青鸟”:阿母指潘夫人,青鸟则象征着吉祥和美好。这里用“驰青鸟”形容潘夫人如同青鸟般快速传递美好的祝福。
- “南岳存华初度年”:南岳即衡山,代表着中国南方的一座名山。存华初度年表示新一年的开始充满了希望和机遇。
- “霞缨朱佩光缭绕”:霞缨指的是彩虹般的装饰,朱佩则是红色的佩饰,这里形容潘夫人佩戴着这些美丽的饰品,光芒四射,美丽动人。
- 第二段:遥遥华冑两名家,辟疆之竹河阳花。紫薇凤阁连三殿,彤管鸾章贲六珈。
- “遥遥华冑两名家”:遥遥表示遥远,华冑指高贵的家族。这里意味着潘夫人出身于一个高贵的家族。
- “辟疆之竹河阳花”:辟疆是指扩大疆土,河阳花是河阳地区的花卉,这里形容潘夫人拥有广博的知识和美丽的外表。
- “紫薇凤阁连三殿”:紫薇是一种树名,凤凰阁则是古代皇家的宫殿。这里用来形容潘夫人的地位高、权力大。
- “彤管鸾章贲六珈”:彤管代表红色笔筒,鸾章则是古代官员的印章。这里形容潘夫人有文采和才华。
- 第三段:廿载金门称避世,鸡鸣赠佩寻常事。道韫终多林下风,秦嘉每报途中字。
- “廿载金门称避世”:金门指皇宫的门,避世表示避开世事纷扰隐居生活。这里形容潘夫人长时间远离了世俗的纷扰,过着清静的生活。
- “鸡鸣赠佩寻常事”:鸡鸣是指清晨鸡鸣的声音,这里比喻潘夫人在清晨起床时赠送的礼物。
- “道韫终多林下风”:道韫是指晋代才女谢道韫,她生活在竹林中,以才情著称。这里称赞潘夫人有着如林下才女一样的才华和气质。
- “秦嘉每报途中字”:秦嘉是一位古代文人,他常常在路上吟诗作赋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比喻潘夫人在旅途中也会写下美丽的诗句。
- 第四段:超然燕处诵黄庭,鬒发朱颜学炼形。能将谌母兼庞母,能解珠经胜玉经。
- “超然燕处诵黄庭”:超然是指超脱世俗的样子,燕处在古时指读书的地方。这里形容潘夫人在学习或修行方面非常专注和勤奋。
- “鬒发朱颜学炼形”:鬒是指黑发,朱颜是指红润的脸庞。这里比喻潘夫人通过学习使自己变得更加年轻美丽。
- “能将谌母兼庞母”:谌母和庞母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母。这里赞美潘夫人具有贤良淑德的品质。
- “能解珠经胜玉经”:珠经和玉经都是古代的经书,这里表示潘夫人对经典著作有深刻的理解和领悟。
- 第五段:檀施铢衣香积饭,缤纷幢盖天花散。绣佛钋神大内知,琳宫贝藏来真旦。
- “檀施铢衣香积饭”:檀施是指施舍,铢衣是指用丝绸制成的衣服。这里形容潘夫人在生活中很节俭,但对待别人却非常慷慨。
- “缤纷幢盖天花散”:缤纷指色彩丰富,幢盖是指车上的帷幔。这里形容潘夫人的出行非常豪华,但内心却非常平和。
- “绣佛钋神大内知”:绣佛钋是指雕刻佛像的铜像,神是指神灵,大内知是指皇宫内的智者。这里赞美潘夫人有很高的智慧和修养。
- “琳宫贝藏来真旦”:琳宫是指华丽的宫殿,贝藏是指收藏宝物的地方。这里形容潘夫人的住所非常华丽,同时也寓意着她所拥有的财富和珍宝。
- 第六段:不因福果尚空虚,龙女能衔照乘珠。诗有鸣鸠章壶范,人同兰玉绕庭隅。九华烂熳元宵候,梅花恰与优昙逗。
- “不因福果尚空虚”:这里表示潘夫人虽然享有了很多福分,但她仍然保持着一颗平常心。
- “龙女能衔照乘珠”:龙女是指神话中的女仙,照乘珠是指一种象征光明和智慧的宝石。这里形容潘夫人拥有超凡的智慧和魅力。
- “诗有鸣鸠章壶范”:鸣鸠是指鸟类中的一种叫鸣鸠的鸟,章壶是指古代的青铜器物。这里赞美潘夫人的作品如同鸣鸠一样悦耳动听,如同章壶那样庄重典雅。
- “人同兰玉绕庭隅”:兰玉是指兰花和玉石,这里比喻潘夫人的品德高尚,如同兰花和玉石一样受人尊敬和爱戴。
- “九华烂熳元宵候”:九华是指庐山的九华山,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这里形容潘夫人在元宵节时的美丽和欢乐。
- “梅花恰与优昙逗”:梅花是指梅花树,优昙是指梵文中的优昙钵花,意为极乐世界的象征。这里形容潘夫人的梅花盛开在元宵节的夜晚,象征着美好的祝愿和吉祥。
这首《寿潘中舍顾夫人六帙》是一首赞美潘夫人诗歌作品的赏析文章。它通过对潘夫人诗歌作品的逐句释义和赏析,展示了潘夫人诗歌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内涵。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诗歌创作的重视和追求,以及他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