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名山住,将因法喜探。
波声撼佛座,松色暗经函。
天女咸悲仰,童真亦屡参。
舍家犹畜发,长此事瞿昙。
注释:我不为名山而居住,为了探寻佛法的喜悦。波浪声撼动佛座,松树颜色暗映经书。天女们都在仰慕我,童真也多次来参拜。离开家时头发还留着,长此以往我将继承释迦牟尼。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他以禅宗的“不立文字”为宗旨,主张“诗到禅源深处去”,强调“悟性”。这首诗写诗人晚年的生活,抒发了他追求真理、探求佛法的喜悦,以及他对于佛法的热爱之情。
不为名山住,将因法喜探。
波声撼佛座,松色暗经函。
天女咸悲仰,童真亦屡参。
舍家犹畜发,长此事瞿昙。
注释:我不为名山而居住,为了探寻佛法的喜悦。波浪声撼动佛座,松树颜色暗映经书。天女们都在仰慕我,童真也多次来参拜。离开家时头发还留着,长此以往我将继承释迦牟尼。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他以禅宗的“不立文字”为宗旨,主张“诗到禅源深处去”,强调“悟性”。这首诗写诗人晚年的生活,抒发了他追求真理、探求佛法的喜悦,以及他对于佛法的热爱之情。
【注释】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辞乡:告别家乡。并州:古郡名,今山西太原市一带。久滞身:长时间滞留。乍归:刚刚回到故乡。翻作客:突然成为客人。腊:指农历年底的腊月。宵分:夜晚。春随晓霁新:春天随着黎明放晴而显得清新可爱。寒暄:问寒问暖。君莫问:你不要问我。千里尚为邻:虽然相隔千里,但仍然是邻居。 【赏析】 此诗写诗人除夕夜回家后与家人聚首的喜悦之情。 “弱冠辞乡早”
这首诗是诗人游历归来在嘉禾停留时所作,表达了他对旅途中景色变化的感叹。 初夏自姑苏返棹过嘉禾宿万寿山作 译文:初夏时节我从苏州回故乡经过嘉禾住宿在万寿山上 注释:初夏:初夏季节,即农历四月或五月。姑苏:古代苏州的别称。归棹:回家的船只。嘉禾:指地名嘉禾(今江苏吴县),这里借指故乡。 赏析:首句交代了时间、地点和目的,点明游历归来的情境。 游兴随缘变,归帆信晚风。 译文
注释: 几宵灯下醉,暂向陇头醒。 在灯下醉酒,然后被陇头唤醒。 隔岁梅犹白,经春竹更青。 隔一年的梅花仍然是白色,经过了一个春天的竹子更绿了。 就云移石榻,迎日启山扃。 就在云中移动石头床,迎接朝阳开启山门。 入郭非吾好,尘劳鬓易星。 进入城市不是我所喜欢的,因为尘世的烦恼让鬓角的头发变白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借景抒情,抒发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厌倦。 首联“几宵灯下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理解其意思,把握其感情。然后结合着具体语境和相关注释来分析概括,如“夜宿玉潭逢客醉,晓经川岭共僧行”一句的意思是:夜晚在玉潭宿营,遇到了喝醉酒的客人。清晨经过山岭时与僧人同行。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宿营和晨行的情景。“深村未雨四山暝,樵径无人一鸟鸣。”意思是说:傍晚时分,村庄还未被雨淋湿,四周的大山已经昏暗
【注释】 陶令:指东晋大诗人陶潜。三径荒:见《归去来兮辞》。陶潜有宅三径,常自谓:“吾衰矣,须及此好以终余年,将养子孙,以待今后。”后因以“三径”指退隐生活。谢:凋落。云封满薜萝:薜萝是香草名,古人常用它比喻隐士的生活。 抱病:身患疾病。谢:凋落。心绪:心情和思绪。奈老何:又有什么方法可奈? 安得:如何能得到。尽排:全部推倒、扫除。人世事:人间世情。 白云流水和樵歌:语出晋郭璞的《山海经图赞》
诗句原文: 凉暄虽异序,烟月共斯楼。 译文: 虽然天气冷热不同,但烟雾、月光却共同映照在这座楼上。 注释: 1. 凉暄:指天气的冷热变化。 2. 异序:不同顺序,这里指的是冷热的变化。 3. 烟月:指天空中的云雾和月亮。 4. 斯楼:这座楼,代指容闲阁。 赏析: 诗人通过对比天气的冷热变化,描绘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色。同时,也暗示了人生世事的无常,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清道观感怀 绿树阴阴石磴遥,碧岑丹宇倚青霄。 廿年不到归何晚,一月初晴雨复飘。 薜荔云深窥洞府,竹松风度讶仙韶。 客怀幽胜偏多感,不尽江声伴寂寥。 注释: 清道观:指位于今江西庐山的东林寺,唐白居易曾作《题东林禅院》诗一首。 绿树阴阴:绿荫浓密。石磴(dàn):石台阶。 碧岑丹宇:指山巅的寺庙。 廿年:二十年。 霁(jì):雨雪天气转晴。 薛荔(liú):一种植物名。云深窥洞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夏日饮许员外山亭即景》。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第一句:“一亭梧竹里,迥出市尘间。” 译文:一座亭子位于梧桐和竹子之中,显得非常宁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注释:亭:一种古代的建筑物,常用于休息或观赏风景。梧竹:指生长在亭内的翠竹和梧桐树。 第二句:“石径缘萝入,江峰对座闲。” 译文:沿着石头铺成的小径进入亭中,江边的山峰与亭中的座位形成了一幅悠闲的画面。 注释
【注释】 宿应岙:地名。 窈窕:幽深的样子。 苍霞:青天。 水声:山泉流声。 四窗:四面的窗户,这里指窗外景色。 心闲:心境宁静。 独将:独自。 耽寂:耽于寂寞。 觉:感觉到。 与世情疏:感到与世俗人情隔阂。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隐遁山居生活和情趣。首联写诗人登楼远眺,只见青山翠谷,云淡风轻,于是产生了隐居的愿望;颔联写诗人夜卧枕上,听到山中泉水声,看到窗外山水景致,感到心境宁静
燕子矶作 燕子矶前风满台,倦飞高鸟识归来。 波漂云影江心渡,帆带山光寺外回。 病足倩扶将弱息,衰颜难驻付金罍。 乡关日暮犹堪指,北极恩深首重回。 注释:燕子矶前,风吹得满台都是,疲倦的鸟儿都知道要回来了。 波漂云影江心渡,帆带山光寺外回。 病足倩扶将弱息,衰颜难驻付金罍。 乡关日暮犹堪指,北极恩深首重回。 赏析:燕子矶是南京长江边的一个著名景点,诗人在此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燕子矶前风满台
【注释】 陶令:指东晋大诗人陶潜。三径荒:见《归去来兮辞》。陶潜有宅三径,常自谓:“吾衰矣,须及此好以终余年,将养子孙,以待今后。”后因以“三径”指退隐生活。谢:凋落。云封满薜萝:薜萝是香草名,古人常用它比喻隐士的生活。 抱病:身患疾病。谢:凋落。心绪:心情和思绪。奈老何:又有什么方法可奈? 安得:如何能得到。尽排:全部推倒、扫除。人世事:人间世情。 白云流水和樵歌:语出晋郭璞的《山海经图赞》
燕子矶作 燕子矶前风满台,倦飞高鸟识归来。 波漂云影江心渡,帆带山光寺外回。 病足倩扶将弱息,衰颜难驻付金罍。 乡关日暮犹堪指,北极恩深首重回。 注释:燕子矶前,风吹得满台都是,疲倦的鸟儿都知道要回来了。 波漂云影江心渡,帆带山光寺外回。 病足倩扶将弱息,衰颜难驻付金罍。 乡关日暮犹堪指,北极恩深首重回。 赏析:燕子矶是南京长江边的一个著名景点,诗人在此写下了这首诗。 首联“燕子矶前风满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句,理解其意思,把握其感情。然后结合着具体语境和相关注释来分析概括,如“夜宿玉潭逢客醉,晓经川岭共僧行”一句的意思是:夜晚在玉潭宿营,遇到了喝醉酒的客人。清晨经过山岭时与僧人同行。这两句描写了诗人在旅途中宿营和晨行的情景。“深村未雨四山暝,樵径无人一鸟鸣。”意思是说:傍晚时分,村庄还未被雨淋湿,四周的大山已经昏暗
【注释】挂席:指驾船。凌漰湃:浪涛汹涌。两鬓:双鬓。俄然:突然。见:看见。宫殿:指龙宫。出没:忽隐忽现。龙女:即龙宫之女,这里指龙宫里的美女。珠贝:指珍珠和贝壳之类的宝物。如来:指佛祖。玉毫:指佛祖的胡须。 超世界:超凡脱俗。讵(jù)独:难道只有我。解天韬:理解天地之间的奥秘。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海中龙宫的诗,诗人乘船出海,浪高风急,波涛滚滚,突然看到龙宫出现在波涛之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夏日饮许员外山亭即景》。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第一句:“一亭梧竹里,迥出市尘间。” 译文:一座亭子位于梧桐和竹子之中,显得非常宁静,远离了城市的喧嚣。 注释:亭:一种古代的建筑物,常用于休息或观赏风景。梧竹:指生长在亭内的翠竹和梧桐树。 第二句:“石径缘萝入,江峰对座闲。” 译文:沿着石头铺成的小径进入亭中,江边的山峰与亭中的座位形成了一幅悠闲的画面。 注释
【注释】 宿应岙:地名。 窈窕:幽深的样子。 苍霞:青天。 水声:山泉流声。 四窗:四面的窗户,这里指窗外景色。 心闲:心境宁静。 独将:独自。 耽寂:耽于寂寞。 觉:感觉到。 与世情疏:感到与世俗人情隔阂。 【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隐遁山居生活和情趣。首联写诗人登楼远眺,只见青山翠谷,云淡风轻,于是产生了隐居的愿望;颔联写诗人夜卧枕上,听到山中泉水声,看到窗外山水景致,感到心境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