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如陶令荒三径,几见云封满薜萝。
抱病却嫌辞禄晚,入山犹厌识僧多。
蝉声两树经年谢,心绪千端奈老何。
安得尽排人世事,白云流水和樵歌。

【注释】

陶令:指东晋大诗人陶潜。三径荒:见《归去来兮辞》。陶潜有宅三径,常自谓:“吾衰矣,须及此好以终余年,将养子孙,以待今后。”后因以“三径”指退隐生活。谢:凋落。云封满薜萝:薜萝是香草名,古人常用它比喻隐士的生活。

抱病:身患疾病。谢:凋落。心绪:心情和思绪。奈老何:又有什么方法可奈?

安得:如何能得到。尽排:全部推倒、扫除。人世事:人间世情。

白云流水和樵歌:语出晋郭璞的《山海经图赞》:“白云之游,与樵歌者遇。”意思是说:我渴望摆脱世俗尘念,过上隐居山林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因病而退居山中时所作,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

首联“岂如陶令荒三径,几见云封满薜萝”,用陶潜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明自己虽然也像陶潜那样过着田园隐逸的生活,但是“云封”即隐居之地却很难寻觅。这里既点明了自己退居的原因,又写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颔联“抱病却嫌辞禄晚,入山犹厌识僧多”,写自己虽已经退休,但仍然感到辞官太晚,因为自己还嫌官场的勾心斗角,厌恶结识僧尼太多。这里的“却嫌”和“犹厌”都表现出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恼,反映了作者退隐后的苦闷心理。

颈联“蝉声两树经年谢,心绪千端奈老何”,写蝉声已久不再鸣叫,自己的心情也变得复杂起来,面对衰老的现实,不知如何是好。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前途未卜的忧虑。

尾联“安得尽排人世事,白云流水和樵歌”,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理想生活的写照。作者渴望摆脱世俗尘念,过上隐居山林的生活,过一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樵夫那样,在山中吟唱着优美的歌声度过自己的一生。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比手法,把隐居生活的美好与现实社会的丑恶进行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同时,也体现了作者追求自由、渴望宁静生活的人生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