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兮日曛。
款予璞兮君门。
世玉石兮罔分。
皇览以余为谩,足再刖兮心不惩。
予玉诚珉兮君之明。
痛泣血兮山阿。
君不闻兮奈何。
君不闻兮矢心不移。
石之腐兮君我知。

【诗句注释】

荆山:指楚国的荆山,也代称楚地。

曛:昏暗不明。

款:通“叩”,敲击、叩问;此处有请求之意。璞:未经雕琢的美玉,喻未显其才能的人。

罔分:不能辨识。

皇览:皇帝阅览,指君王明察。

谩:欺骗。

再刖(yuè):两脚被砍掉。

予:我。

珉(mín): 一种美石, 质地较玉差。

君之明:指君主的圣明。

痛泣血:形容极度悲恸的样子。

君不闻:意思是君王不了解。

奈何:怎么办?

矢心不移:表示忠贞不渝的决心。

石之腐:石头腐烂了。比喻人的衰老或事物的腐朽。

知:了解。

【翻译与赏析】

《琴操五首其二》是一篇托物寓意的作品。作者以“荆山”为题,意在讽喻当时统治者昏庸无能,不能识别人才,致使贤人屈居下位,报国无门。全诗可分为四层,每一层都以“呜呼”领起,层层深入,抒发作者内心的愤懑和无奈之情。

第一层:“荆山兮日曛。”

“荆山兮”三字,点明主题,表明诗人是以楚国的荆山为象征的。“日曛”二字用得极妙,暗含着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忧惧。因为“日曛”,所以“荆山”显得黯淡无光,诗人借此表达了他对楚国局势的失望和忧虑,同时暗示出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昏暗不明。

第二层:“款予璞兮君门。”

“款予璞兮君门”两句,诗人以敲击璞玉的方式,向君王表达自己的忠心耿耿。“君门”二字,既表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由于君王的昏庸,使得许多忠臣良将无法施展才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家的衰败。这不禁让诗人感慨万千,他希望君王能够明察秋毫,识别人才,使国家重现繁荣昌盛的局面。

第三层:“世玉石兮罔分辨。”

“世玉石兮罔分辨”两句,进一步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诗人以玉石为例,指出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假仁假义之人,他们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他人的利益,这种行为无疑是对社会公正的亵渎。因此,诗人呼吁君王能够明辨是非,不要被这些假仁假义之徒所蒙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层:“痛泣涕兮山阿。”

最后四句,诗人再次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痛泣血兮山阿”这句,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美玉,虽然外表晶莹剔透,但是内在的品质却并不出众。而那些奸诈小人却能够凭借他们的狡猾手段,骗取君王的信任和重用。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让诗人感到愤怒和无奈,他希望君王能够认清这些人的真面目,不要让他们继续欺骗国家和人民。

这首诗通过寓言的形式,讽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不合理现象。诗人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学功底,成功地将这一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让人们重新审视当下的社会现象,思考如何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和进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