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兮峨峨。越之水兮曾波。
父不见兮奈何。父不见兮泣于昊天。
天不闻兮予生可捐。江之深兮深可测。
天有知兮父可得。父可得兮予悲释。

【注释】

越山:指浙江的天目山。越之水:指浙江的水系。曾波:波涛。父不见兮:指父亲去世。奈何:怎么。父不见兮泣于昊天:因见不到父亲而哭泣。昊天:苍天,代指父母。天不闻兮予生可捐:上天没有听到我的呼喊,我的生命已经消逝了。江之深兮深可测:江水很深,深不可测。天有知兮父可得:上天有灵,我的父亲可以复归。父可得兮予悲释:我父亲可以得到安息,我也可以解脱忧愁。

【赏析】

《琴操》是一部记载古琴曲目的书,共五卷,其中第一卷《太古以来》是总论,第二卷到第五卷为各古琴曲谱,此诗即出自《琴操》第一卷《太古以来》。

这首诗是《琴操》中的第一首《越操》,以越山和越水起兴,表现了主人公对亡夫的思念之情。诗人以“越”字起兴,用“峨峨”“曾波”两词描绘越山之巍峨、越水之浩荡,表达了诗人对亡夫的思念。接下来,诗人运用了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母不见兮奈何”等诗句,将思念之情渲染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泣于昊天”、“天不闻兮”,更是将亡夫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最后,诗人以“天有知兮父可得”一句收尾,表达了对亡夫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的感慨。

这首诗以越山和越水起兴,通过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诗人对亡夫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泣于昊天”、“天不闻兮”等诗句,更是将亡夫的思念之情推向了高潮,让人感受到深深的哀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古琴曲《越操》的艺术风格,即通过对越山和越水的描绘,抒发了对亡夫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一种深沉、哀婉的情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