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闻卞壸二子真孝子,以身殉父从父死。
又不闻刘璹二子家被兵,以身捍父同父生。
一生一死幸不幸,同博千秋万古名。
身亦何所有,子职所当为。
独怜彼寇心,天理曾不亏。
呜呼人心天理曾不亏,毁常败俗夫何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刘氏二子诗”,要求写出诗句、译文,并给出注释和赏析。考生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抓住关键句子进行赏析,然后结合注释和译文,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注意不要遗漏关键词句。

君不闻卞壸二子真孝子,以身殉父从父死。

译: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卞壸的两个儿子都是真孝子吗?为了忠于父亲,他们跟随父亲一起死了。

又岂见刘璹二子家遭兵?以身捍父同父生。

译:你难道没有见过刘璹的两个儿子家遭兵火吗?为了保卫父亲,他们也跟父亲一起活着。

一生一死幸不幸,同博千秋万古名。

译:这一生一死是幸运还是不幸啊?但共同博得千载万世的美名。

身亦何所有,子职所当为。

译:我的身体没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儿子的职责就是该做的。

独怜彼寇心,天理曾不亏。

译:唯独可怜那寇仇的心,天地的常理从来没有偏废。

呜呼人心天理曾不亏,毁常败俗夫何为。

译:唉,人心常理从来没有亏待过,败坏风俗的人还做什么呢?

【答案】

这首诗通过赞美两个历史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臣孝子的崇敬之情。

首联点明主旨。卞壸和刘璹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孝子。他们忠于父母,不惜以身殉父,这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颔联紧承前意,进一步描绘了卞壸和刘璹两位孝子舍身为国、忠于国家的行为。他们面对国家危难,宁死不屈,宁愿牺牲自己来保全国家,其大义凛然的精神令人感佩。

颈联由卞壼、刘璹的事迹联想到自己的行为。他认为自己虽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作为儿子,有责任保护父亲;而作为士兵,也有责任保护国家。因此,即使面临死亡的危险,他也在所不辞。

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观点。他认为只有那些真正忠于国家、忠诚于人民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对于那些败坏社会风气、破坏国家秩序的人,应该给予严惩。

这首诗语言简练、质朴、有力,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它既表达了对忠臣孝子的敬佩,也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