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常苦雨,晴意晚方佳。
坐看庭前蚁,成行上古槐。

【注释】

次:跟随。胡仲申:名宗,字仲申,号云峰,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斋居:指书斋。述怀:表达心中的感慨。韵:诗体,这里指诗篇。十首:一首。简:书信中的用语。宋景濂:字景濂,号青莲,明末清初文学家、诗人。“其三”:第三首。

【赏析】

此诗作于明亡之后,作者在清初的动荡岁月中深感国破家亡的悲凉,对故国的思念和亡国的痛感交织在一起,于是写下了这首《次胡仲申先生斋居述怀韵十首》之一。全诗以“雨”字贯穿始末,表现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悲痛与对前朝的怀念之情。

首句写一春以来常逢苦雨,天气阴沉,心情也显得郁闷;第二句写晴意的出现总是较晚,暗示着自己对时局的忧虑与不安。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但其中蕴含着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焦虑,以及个人身世的沉浮之感。

第三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书斋中独坐的情景,通过观察庭前的蚂蚁和槐树,抒发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这里的“成行上古槐”一句,既展现了槐树苍老而高耸的意象,又寓含了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情感内涵。

最后一句以问句收尾,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整首诗语言朴实而含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