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锄方出郭,徵诏忽临身。
问吉占田具,祈灵拜水神。
风云曾得意,溪壑自生春。
伫立长桥下,悠悠迹未陈。
【注释】
铧卜桥:地名。在今陕西扶风县西北二十里。
【赏析】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铧卜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5)冬,当时作者因避乱而隐居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县)的石门山。此诗前四句写征召赴京时的情景,五至八句写赴京后的情况,最后一句写出京后仍念旧居,抒发了对旧居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朴素,感情深沉真挚,是一首纪游诗。
荷锄方出郭,徵诏忽临身。
问吉占田具,祈灵拜水神。
风云曾得意,溪壑自生春。
伫立长桥下,悠悠迹未陈。
【注释】
铧卜桥:地名。在今陕西扶风县西北二十里。
【赏析】
《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铧卜桥》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于大历元年(765)冬,当时作者因避乱而隐居于秦州(今甘肃天水县)的石门山。此诗前四句写征召赴京时的情景,五至八句写赴京后的情况,最后一句写出京后仍念旧居,抒发了对旧居的眷恋之情。全诗语言平实朴素,感情深沉真挚,是一首纪游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提携双稚子:提起和扶持两个年幼的孩子,表达了对子女的关爱和照顾。 2. 孤月几回秋:孤独的月光映照着秋天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对季节更迭的感慨。 3. 綵服时经眼:彩绘的服饰不时映入眼帘,展现了生活中的美好与色彩。 4. 珠冠老上头:珍珠般的桂冠高悬在老人的头上,象征着尊贵和尊严。 5. 院松终抱节:庭院中的松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节操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以清新隽永的笔墨,将园亭中的景色和主人的生活写照出来。首联“明月几回团”,是说诗人在月光下弹琴、饮酒、赏花的情景;次联则从听觉角度描写了园中景物:幽居者弹奏着乐器,发出的声音悠扬动听;白苎就是白色的竹丝衣,晚生寒意,说明天气已凉。颔联进一步描绘园中景色:“唤客弹棋子,看人把钓竿。”意思是说,园主召唤客人弹琴、下棋,观赏人们钓鱼、垂钓的活动。“邀宾弄弦管”是说弹琴
这首诗是诗人追和江东之学士在南京上新河徐氏园亭之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 "留寓得林坰":诗人被邀请到南京上新河徐氏园亭,留下了自己的住所。"林坰"指的是园林的幽静之处,这里指徐家园亭的环境优美宜人。 第二句 "浑疑宿幔亭":诗人进入园亭后,误以为自己来到了一个装饰华丽的帐篷或宾馆中。"宿幔亭"通常是指一种豪华的住宿场所
【注释】董氏:指董尚矩。宁都盛:在江西宁都,为董氏之故乡。招隐操:指隐居山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操行。活人方:救死扶伤的医方。断简:古代书简断裂。残碑:古碑残缺不全。貤(jiǎo)赠:赠送。托名郎:假借其名声做官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友人董尚矩编修所写的挽词。诗中赞颂了朋友“宁都董氏”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诗人以“宁都董氏”的家世、品德为背景,赞扬了他们“说最良”
【注释】 ①赵祥:即赵汝谈,字祥,明江西南康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尚书。②奉使便道省其大母:指赵汝谈奉命出使他地,顺便去探望他的祖母。③重闱:指家中有年老的双亲。④手教一孙成:意谓老人亲手教他的儿子长大成人,并已成家立业。⑤王程:指科举考试中的“殿试”中被录取的人所走的路程。⑥新图寿域:指新近修造或建造的坟地。⑦家人占鹊喜:家人看到大雁南飞时,认为有喜事降临。古人以为大雁南飞,预示着喜事临门
注释: 1. 新河:指新河,位于南京的河流。 2. 徐氏园亭:指徐氏的园林。 3. 双扉逐岸垠:双扉,两扇门;岸边,河岸。 4. 水花堪索笑:水花可以让人发笑,指水中的美景。 5. 山果得尝新:山中的果实新鲜可口。 6. 催诗吏:催促诗歌的人。 7. 载酒人:携带美酒的人。 8. 乘凉多竹树:坐在凉爽的竹林和树木下。 9. 随意脱簪绅:随便摘掉头饰。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大自然景色的诗
这首诗是关于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中的第二首,题目为《白石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湖上妖氛灭,山前吉兆开。 - "湖上"可能指的是某个与湖泊有关的地点,如江河或湖泊。"妖氛"通常用来形容邪恶或不祥的事物。"灭"字表明了这种邪恶或不祥事物被消除或消散。"山前"则是指山的前方,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地点。"吉兆"表示吉祥的迹象或预兆。这句话的意思是湖上的邪恶或不祥的事物被消除或消散
敬亭山 青山一万仞,我爱敬亭名。 胜概一千里,分疆及数城。 不夸游目骋,转觉道心生。 李白题诗在,风流续未成。 译文: 青山如同万仞高墙,我深深爱上敬亭这个名字。 它的壮丽景色仿佛延伸了一千里,划分着国界直至数个城市。 我不炫耀我的远大眼光,反而觉得内心充满了平静与宁静。 李白曾在敬亭山上留下他的诗作,但至今这些作品尚未完全完成。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敬亭山的赞美之作
【注释】 戊戌:农历五月初四日。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四日至六日之间。谒陵:拜谒先人墓地。宿斋:守夜,即守夜不食。斋:斋戒,亦称“清斋”,是古代的一种祭祀仪式,指斋戒沐浴以示诚敬。次韵江翰长:以诗的形式来和别人的诗歌。江翰长:即江文安。苏轼的朋友,字子云。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宿斋》,苏轼读了很感动。于是,也写一首同样的诗来酬答他的友情。 【赏析】 此为和江文安的《宿斋》之作
【注释】: 壮士:有胆识的勇士。取次裁:随意裁断。鸣鼙(pí):战鼓动响。吹角:古代用木制的号角。旧事传遗老:指过去的事情由老人来传述。荒台没草莱:荒废的台子长满了野草。至今风雨夕,犹讶战声来:直到如今,风雨夜晚来临的时候,仍听到战鼓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名篇,写于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诗人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在长安时写了十二首《先忠烈王遗迹》诗
注释: 1. 山前收战场后,洗马向晴波。 2. 髀肉加鞭久,腰痕受箭多。 3. 敌兵愁弃甲,征戍喜投戈。 4. 旧迹无寻处,沙头剩绿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的诗,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和人物的情感,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第一句“山前收战场后,洗马向晴波”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情景,山前已经没有战争的痕迹,洗马正在向着晴好的水面走去。这里的“洗马”是指古代的一种官员,负责清理战场
射的山 空山崖石上,羽镞半留形。 鸟过不敢下,苔封疑有灵。 子孙传野史,守令刻新铭。 亦有南开府,忠勋继汗青。 注释: 1. 射的山:指山名。 2. 空山:指山中无人。 3. 崖石上:指山壁上。 4. 羽镞:箭上的羽毛。 5. 半留形:箭上有一半留在山上。 6. 鸟过不敢下:鸟儿飞过不敢落脚。 7. 苔封疑有灵:苔藓覆盖的地方,让人怀疑有神灵存在。 8. 子孙传野史:子孙们记载着当地的野史。
【注释】 勤王:保卫国家。盟:盟誓。令:命令、指挥。岩:山名。朱雀: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也指凤凰。盟重:盟书用金玉装饰以表示庄严。白鸡盘:指盟书上的白字。临戎:地名,这里泛指边塞。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所作,作于淳熙七年(1180)。当时南宋朝廷已对金朝采取屈膝投降的政策,陆游对此十分气愤,于是写了十二首《先忠烈王遗迹》诗,此为第八首,题下注明“勤王者”
【注释】: 壮士:有胆识的勇士。取次裁:随意裁断。鸣鼙(pí):战鼓动响。吹角:古代用木制的号角。旧事传遗老:指过去的事情由老人来传述。荒台没草莱:荒废的台子长满了野草。至今风雨夕,犹讶战声来:直到如今,风雨夜晚来临的时候,仍听到战鼓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的名篇,写于上元二年(761)。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诗人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在长安时写了十二首《先忠烈王遗迹》诗
【诗句释义】 1. 棚木:即樟树。樟木长千尺,蜿蜒距水涯。 2. 皴皮:树皮的皱纹。躔(cuán)荇带:指树木上缠绕着的植物带。老色:树皮因年代久远而变黄。映:照射、映照。蘋(pín)花:一种水生植物的花。 3. 雷雨春惊蛰:雷声和雨声在春天唤醒了蛰伏的动物。 4. 星河夜泛槎(chá):星星点点的银河中,夜晚划着小舟前行。泛:浮,飘动。槎(chá):古代传说中的木筏或木船。 5. 渔舠(hé)
这首诗是关于先忠烈王遗迹十二咏中的第二首,题目为《白石阡》。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湖上妖氛灭,山前吉兆开。 - "湖上"可能指的是某个与湖泊有关的地点,如江河或湖泊。"妖氛"通常用来形容邪恶或不祥的事物。"灭"字表明了这种邪恶或不祥事物被消除或消散。"山前"则是指山的前方,可能是一个地名或特定的地点。"吉兆"表示吉祥的迹象或预兆。这句话的意思是湖上的邪恶或不祥的事物被消除或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