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荸荠,生稻畦,苦薅不尽心力疲。
造物有意防民饥,年来水患绝五谷,尔独结实何累累。
野菜谱 其三十八 野荸荠野荸荠,一种野生草本植物,生长在稻田里。它的果实苦味浓烈,人们用尽全力去收割,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收获。
造物有意防民饥,近年来水灾频发,五谷不丰,人民生活困苦。
尔独结实何累累,虽然环境恶劣,但是野荸荠依然能够顽强地生长,结出硕果累累。
野荸荠,生稻畦,苦薅不尽心力疲。
造物有意防民饥,年来水患绝五谷,尔独结实何累累。
野菜谱 其三十八 野荸荠野荸荠,一种野生草本植物,生长在稻田里。它的果实苦味浓烈,人们用尽全力去收割,但是仍然无法完全收获。
造物有意防民饥,近年来水灾频发,五谷不丰,人民生活困苦。
尔独结实何累累,虽然环境恶劣,但是野荸荠依然能够顽强地生长,结出硕果累累。
【注释】 斜蒿:一种野菜,茎叶细长。 采采:采摘的样子。临春郊:在春天郊外的景色。 怅望登东皋:怅望着登上东面山冈的意思。 进不能进:前进不能前进。风日寒潇潇:天气冷,风吹得萧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时所作,诗题“野菜谱”表明了作诗的背景。此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晚年对人生和自然的感悟,反映了他对世事的厌倦与人生的无奈。全诗意境清高,语言质朴。 第一句“斜蒿复斜蒿
注释: - 丝荞荞,如丝缕。 - "丝荞荞"是指荞麦的细长形态。 - "如丝缕"形容其细长的样子。 - 昔为养蚕人,今作挑菜侣。 - "昔为养蚕人"指的是过去的人以养蚕为生。 - "今作挑菜侣"表示现在的人以采摘蔬菜为生。 - 养蚕衣整齐,挑菜衣褴褛。 - "养蚕衣整齐"指的是养蚕时穿着整齐的衣服。 - "挑菜衣褴褛"表示挑菜时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 - 张家姑,李家女,陇头相见泪如雨。 -
【注释】: 剪刀股——剪,割,比喻破坏。地皮赤——土地被破坏而贫瘠。罗绮——指华丽的丝织品,绫——指轻薄的丝织品。“东家”、“西家”泛指各处人家。 这首诗是作者对农村生活和农民遭受封建剥削的深刻揭露和控诉。 【译文】: 剪刀股(用刀或镰刀割地),有什么用?今年土地被破坏了,土地贫瘠了。东家的罗绮、西家的绫缎,现在都不听到有使用刀剪的声音了。 【赏析】:
注释: 野菜谱 其一 白鼓钉 白鼓钉,白鼓钉。 丰年赛社鼓不停,凶年罢社鼓绝声。 社公恼,白鼓钉,化为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社神在丰收和饥荒年份的不同状态。诗中“社公恼”指的是社公,即古代祭祀土地神和农作物神的神祇。社公在丰收时期是人们祭祀的对象,而在饥荒时期则被冷落。 第一句“白鼓钉”,这里的“白鼓钉”并不是指真正的白鼓钉,而是用来形容社公的烦恼。因为社公在丰收时期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祭祀
野菜谱 其七 水菜 水菜生水中,水深不可得。 挈筥绕堤行,日暮风波息。 水清忽照人,面色如菜色。 注释: 1. 水菜生水中,水深不可得。 - 这句诗描述了水菜生长在水中的自然环境,强调了其生长环境的清澈和纯净。 2. 挈筥绕堤行,日暮风波息。 - “挈筥”指的是提着一个篮子,可能用来装取水菜。这里的“绕堤行”表明了采集水菜的方式,可能是在堤岸行走寻找。而“日暮风波息”则描绘了傍晚时分
【注释】 浮蔷:野蔷薇。 沧浪:水名,在今山东境内。 无根可托:没有固定的住所。 有茎可尝:有可以品尝的东西。 野风浩浩:野风很大。 野水茫茫:河水很宽。 飘荡不反:指漂流在外,没有归宿。 若我流亡:好像我是流落失所。 【赏析】 这是一首游历途中的感怀之作。诗人在《野菜谱·其六》中说:“采采浮蔷,涉彼沧浪。”他采摘了一朵野蔷薇,渡过那汪洋大水的沧浪河。“采”字写出了作者在野外的所见
野菜谱 其三 猪殃殃 猪殃殃,胡不祥。 猪不食,弃道傍。 采之采之充吾肠。 释义: 猪殃殃,为何这么不吉利? 猪不食,是因为丢弃在路旁。 采集猪殃殃,用来填饱我的肚子。 注释: ①野菜谱:《诗经》中的一组诗,共3首,这里指其中的一首。“菜谱”是古代的食谱。 ②猪殃殃:不详之兆。 ③胡不祥:为什么这样不好。 ④弃道傍:遗弃在路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农村景象,描述了农民在田间劳作时
注释: 野菜谱 其十七 地踏菜 地踏菜,生长在下雨中,晴天一照郊原空。 庄前阿婆叫阿翁,相携儿女去匆匆。 片刻采得青满笼,还家饱食忘岁凶,东家懒妇睡正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将地踏菜的生长环境和采摘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朴实与和谐。 第一句“地踏菜,生雨中,晴日一照郊原空”,描述了地踏菜生长的环境
【注释】牛塘利:即“牛”,谐音。牛得济:牛得以渡水。牛塘:指河流,此处借指牛。牛塘利:指河水,此处借指牛。 【赏析】 《野菜谱》共五首,是一首咏物言志的小诗。这首诗描写了牛塘的水草丰足时,牛得以渡水,人可以采食;但当水草枯槁,牛塘变成荒地时,人们只好吃牛塘里的食物,而牛也因此陷入绝境。诗人通过这一事件,表达了对牛的同情,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矛盾。全诗语言平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
【注释】 看麦娘:一种野生的草本植物。来何早:来得多么早啊。麦未登,人未饱:指麦子还未熟,百姓还不得饱。吾当与尔还厥家:我应当同你一起回到你的家乡。共咽糟糠暂相保:暂且吃些粗糙的食物,相互保护。 【赏析】 《野菜谱》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共有八首,此为其中的第八首。这首诗描写了农民丰收在望,而自己却仍处在贫困中的悲惨境遇。作者用“看麦娘”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农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不满
野菜谱 其三十九 蒿柴荠蒿柴荠,我独怜,叶可食,秸可燃。 连朝风雨拦村路,饥寒不能出门去。 注释: 1. 蒿柴荠:一种植物,叶子可以食用,秸秆可以燃烧。 2. 我独怜:我非常怜悯它。 3. 叶可食,秸可燃:这种植物的叶子和秸秆都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燃料。 4. 连朝风雨拦村路:连续几天的风雨阻碍了通往村庄的路。 5. 饥寒不能出门去:因为饥饿和寒冷,我不能出门去。 赏析:
译文: 野绿豆,不耕作。 不需耕种而生长,不结豆萁却开花。 采摘无穷无尽,食用无异味。 百谷不丰收,你为何独盛。 注释: 1. 野菜谱 其四十 野绿豆:这首诗是《野菜谱》中的第四十篇,题目为“野绿豆”。 2. 匪耕耨:非(不是)耕耘。 3. 不种而生,不萁而秀:不需要耕种就能生长,不需要结豆萁就能开花。这里用“种”和“萁”来比喻农作物的栽培过程和条件,而“生”和“秀”则形容野绿豆的生长状态和特点
野菜谱 其四十一 油灼灼油灼灼,光错落,生岸边,照沟壑。 【注释】:油灼灼:形容油光亮。 光错落:光彩闪烁交错。 生岸边:生长在水边。 照沟壑:照映着山沟壑。 【译文】:水中的油花闪闪发光交错闪烁,生长在岸边,照映着山沟。 【赏析】: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语言,将油花的光彩、生长的位置以及照映的效果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诗中的美丽景色。 2. 油灼灼
野菜谱 其三十七 水马齿水马齿,何时落,食玉粒,衔金嚼。 我民饿殍盈沟壑,惟皇震怒剔厥腭,化为野草充藜藿。 注释:这是一首描述水马齿生长的古诗,诗中描述了水马齿的生长过程以及它对人类的影响。水马齿是一种植物,它的生长周期非常长,而且它的叶子和花朵都非常漂亮。但是,当人们食用它的时候,却会中毒死亡。这首诗通过描绘水马齿的生长过程,表达了人们对这种植物的恐惧和厌恶。同时
【注释】 黄花儿:黄色的花朵。 郊外草:指野外的青草。 不爱尔花:不喜欢这种黄色的花。 爱尔充我饱:你充饥,我就感到满足。 洛阳姚家:洛阳人姚家的庭院。 深院深:庭院深幽。 一年一赏费千金:每年只在洛阳姚家欣赏一次,花费千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黄花儿自喻,通过描写黄花儿的特点和作用,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
野菜谱 其三十五 野苋菜 野苋菜,生何少,尽日采之充一饱。 城中赤苋美且肥,一钱一束贱如草。 注释:野苋菜,生长的地方很少,要整天采摘才能满足一天的饥饿。 城中的赤苋菜又美又肥大,但价钱却便宜得就像野草一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城市和乡村两种食物的差异。诗的开头就提到了“野苋菜”,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田园诗。接着诗人描述了城市中的食物——赤苋菜,这种食物虽然美味,但却是廉价的。通过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