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西去接夔门,三峡波涛不可论。
一曲骊歌临别酒,楚云巴树总销魂。
【注释】
荆门:山名。西去接夔门:指长江三峡的西口。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骊歌:古代一种用七音调的乐器演奏的曲调和歌声,多用于送别。
销魂:形容极度伤感悲痛。
【赏析】
《送苏子升往万川》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在江夏(今属湖北武昌)送别好友苏子升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首句写山高水险,次句写波涛滚滚,以“不可论”三字点明三峡之雄壮;三句写临别赠言,以“总销魂”三字抒发惜别之深情。全诗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而深沉。
首句“荆门西去接夔门”,即从江陵出发,经过荆门、巫山,到达奉节县西的夔门,这是由四川东下入楚地的必经之路。这里描写出蜀道的艰难险峻。
第二句“三峡波涛不可论”,写三峡水流湍急。诗人运用夸张手法,把波涛汹涌的三峡比作无法计量的大海。“不可论”三字,不仅写出三峡水势之大,而且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希望友人能一路顺风,安全抵达目的地。
第三句“一曲骊歌临别酒”,写临别赠言。诗人用骊歌作为送别的礼物,这既是古人常用的表达友情的方式,也是因为骊歌与朋友分别时的悲凉气氛相符。“一曲骊歌”暗示了即将离别,而“临别酒”则表明了告别的场合。这一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
尾联“楚云巴树总销魂”,写送别之时的景色,以及诗人的情感反应。“楚云”指的是长江上空那片如云般缥缈的山峦,“巴树”则是指巴渝之地的树木。这两景一情,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也表现了他对友人远行的关心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