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树孤城出,高原四望遥。
山从平地起,雪到暮春消。
细草承雕辇,垂杨拂御桥。
愁连易水上,风色正萧萧。

涿鹿道中

远树孤城出,高原四望遥。

山从平地起,雪到暮春消。

细草承雕辇,垂杨拂御桥。

愁连易水上,风色正萧萧。

注释

  1. 远树孤城出,高原四望遥:远处的山峰在平原上显得孤立,而四周的高原又如此遥远。
  2. 山从平地起,雪到暮春消:山上的积雪在春天的暮色中逐渐融化。
  3. 细草承雕辇,垂杨拂御桥:细嫩的草地承受着华丽的车辇,垂柳轻拂着皇家桥梁。
  4. 愁连易水上,风色正萧萧:忧愁之情似乎与易水相连,而风声则在萧瑟中回荡。

赏析
《涿鹿道中》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首两句“远树孤城出,高原四望遥”,描绘了一幅辽阔的自然风光画面,远处的山峰孤零零地矗立着,四周的平原延展得无边无际。这种景象让人感到一种空寂和孤独,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隔离开来。

第三句“山从平地起,雪到暮春消”,则转向了自然界的变化。山峦从平缓的地面上崛起,而在春天的暮色中,积雪开始消融,预示着大自然的循环和变迁。这一变化既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接下来的四句“细草承雕辇,垂杨拂御桥”,则是诗人对人世繁华的描写。华丽的车辇在细嫩的草地上行驶,而垂柳轻拂着皇家桥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富丽堂皇。然而,这种繁华背后却是无尽的忧虑和空虚。

最后一句“愁连易水上,风色正萧萧”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这里的“愁”不仅指个人的情感,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而“风色正萧萧”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忧虑的凄凉和哀怨。

《涿鹿道中》通过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双重视角,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复杂感受。这首诗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