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天台路,犹然似梦中。
履声山答响,锡影涧浮空。
藤老全无叶,松寒只有风。
此惟多道者,神契可能同。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注意把握全诗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记得天台路,犹然似梦中。”诗人对天台山的道路记忆犹新,仿佛仍如梦中所见。这两句是写天台的山水景色,用一个“犹”字,表明诗人对天台山的记忆已很模糊了,但那山中景色却历历在目,宛如梦境一般。
“履声山答响,锡影涧浮空。”这两句是说,诗人走在崎岖的山路中,听着脚下的脚步声和四周的回声,好像在山中回荡;而从锡杖上反射出的光线,却像是飘浮在空中。这里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路的曲折、险峻。
“藤老全无叶,松寒只有风。”这两句是描绘天台山中藤萝、松树的景象。藤萝已经衰老,叶子全都脱落了,松树却依然苍翠欲滴,只有寒风吹来时,才露出几片萧疏的叶子,表现出天台山中的景物清幽冷寂。
“此惟多道者,神契可能同。”这是最后一句,意思是:天台山中有许多修道的人,他们与这里的山川景物有一种神秘契合。
赏析:
这首诗以记游的形式写了对天台山的赞美。首句“记得天台路”,点明了诗人要游览的地方是天台山,为下文写景张本。次句化用典故,“犹然似梦中”,说明诗人记忆中的天台,仍然像在梦中一样,可见他对天台山的留恋之情。第三四句,写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的情景。他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走着,听到脚下的脚步声和四周的回声,觉得像是在山中回荡;而从锡杖(一种僧人所用的器具)上反射出的光芒,又像是在空中飘浮着。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山路写得更加幽深曲折。五六两句写藤萝、松树的情状。藤萝已经衰老,叶子全都脱落了,松树却依然苍翠欲滴,只有寒风吹来时,才露出几片萧疏的叶子。这既写出了天台山中景物的特点,也写出了天台山中的景物清幽冷寂。七八两句写天台山中的人物。诗人认为天台山中有许多人都修炼过佛道,他们与这里的山川景物有着神秘的契合。
【答案】
示例一:①首句交代游踪:诗人要游览的地方是天台山②次句化用典故:诗人记忆中的天台山依然像在梦中③三四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山路写得幽深曲折④五六两句描写景物,写出了天台山中景物的特点⑤七八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天台山中人物的特点⑥最后两句写诗人对天台山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