顷读蕉上咏,畴不尔倾倒。
言外托微旨,拙中寓大巧。
咏歌已臻此,赏识应不少。
如何壮齿时,不得展所抱。
遁迹此湖山,忘机如鸥鸟。
白云与往还,童子日围绕。
长者未弱冠,次者发覆脑。
更有六七人,聪慧益稚小。
有时瞰师出,非蛮即斗草。
礼法未易闲,天机不欲矫。
若问祖师意,当下无不了。
相知寡老成,孰若此幼好。
百年俯仰间,取足便烦恼。
目前苟可娱,此外一齐扫。
译文:
我读了简道可法的咏诗,不禁为之倾倒。
这首诗言外寄托了微妙的主旨,拙朴中蕴含着深奥的智慧。
咏歌已经达到了这样的高度,赏识的人应该不会少。
当我年壮时,却无法施展我的抱负。
我遁迹于这湖山之间,如同鸥鸟一般忘却机心。
白云飘荡,我在其间与往还,童子们围绕着我。
长者尚未弱冠,次者已白发苍苍。
还有六七人,他们的智慧更加稚嫩。
有时候我会看师傅的出招,他可能是在打斗草或者练剑。
虽然礼法难以精通,但天机却不必刻意去追求。
如果有人问及祖师的用意,那么当下就能明了。
相知者很少老成之人,谁又比那些幼小而好学的人更好呢?
百年的时光在眼前晃过,只要能够自得其乐,其他的烦恼就都可以抛开。
目前只要能让自己快乐,其他一切都可以忽略。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对简道可法咏诗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和修行的看法。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象征,如“白云”、“鸥鸟”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哲理色彩。
注释与赏析:
- 顷读蕉上咏,畴不尔倾倒。(简道可法咏诗)
- 「顷读」:不久前读过。
- 「蕉上咏」:一种模仿蕉叶上的字迹来写诗的方法,即以蕉叶为纸进行创作。
- 「倾倒」:深深佩服。
- 这句话意味着诗人读了简道可法的咏诗后,感到十分倾倒,对其诗歌风格和艺术手法表示极高的赞赏。
- 言外托微旨,拙中寓大巧。(咏诗特点)
- 「言外托微旨」:诗歌的内容虽然简单,但在言外传达了深邃的意义。
- 「拙中寓大巧」:虽然技巧平平,但却蕴含着高超的智慧。
- 这句赞扬简道可法的诗歌不仅语言质朴无华,而且含义深远,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内涵和精湛的艺术造诣。
- 咏歌已臻此,赏识应不少。(对诗歌的评价)
- 「咏歌」:诗歌创作。
- 「臻于此」:达到这种境界或水平。
- 「赏识」:欣赏和评价。
- 这句话意味着诗人认为简道可法的诗歌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会有很多人欣赏和评价它。
- 如何壮齿时,不得展所抱。(生活困境)
- 「壮齿时」:年纪较大的时期。
- 「不得展所抱」: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或才能。
- 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在年纪较大时,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表达了一种无奈和遗憾之情。
- 遁迹此湖山,忘机如鸥鸟。(隐居生活)
- 「遁迹」:隐居。
- 「湖山」:山水。
-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巧和纷争。
- 「鸥鸟」:海鸟的一种,常在湖边飞翔。
-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隐居在山水之间,如同鸥鸟一般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忘却了世间的纷争和机巧。
- 白云与往还,童子日围绕。(与自然和谐相处)
- 「白云与往还」:白云在天空中飘来飘去,与人们往来不断。
- 「童子日围绕」:童子们在周围玩耍,如同家人一样亲近。
- 这句话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宁静田园生活的美好时光。
- 长者未弱冠,次者发覆脑。(年龄与智慧的关系)
- 「长者」:年纪较大的人。
- 「未弱冠」:还未成年。
- 「次者」:年纪较小的人。
- 「发覆脑」:头发盖住头顶。
- 这句话强调了年龄和智慧之间的关系,指出年纪较大的人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智慧,而年纪较小的人则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取得进步。
- 更有六七人,聪慧益稚小。(智慧与年龄的关系)
- 「更有」:还有更多的人。
- 「六七人」:指的是更多的年轻人。
- 「聪慧益稚小」:他们的智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更加稚嫩。
- 这句话表明了诗人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充满信心,相信他们会在未来展现出更加出色的才华和潜力。
- 有时瞰师出,非蛮即斗草。(生活中的小乐趣)
- 「瞰师出」:观察老师出招。
- 「非蛮即斗草」:既不是野蛮的行为,也不是玩闹的游戏。
-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经历,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小乐趣的追求。
- 礼法未易闲,天机不欲矫。(对礼法的态度)
- 「礼法」:礼仪和法规。
- 「未易闲」:不容易放松。
- 「天机」:自然的规律和道理。
- 这里的意思是说,遵守礼仪和法规并不难,但是要遵循自然的道理和规律却不容易。
- 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于礼法和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对于追求自然和谐生活理念的坚持。
- 若问祖师意,当下无不了。(对祖师教诲的理解)
- 「若问」:如果有人询问。
- 「祖师」:指古代的高僧或禅师,这里泛指有智慧的前辈。
- 「意」:教诲的意图或精神。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有人询问祖师教诲的精神或意图,那么答案就是当下就能明了的。
- 这是对祖师教诲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强调了及时领悟和实践的重要性。
- 相知寡老成,孰若此幼好。(对年轻一代的期望)
- 「相知」:相互认识,理解。
- 「寡老成」:少有的成熟稳重的人。
- 「孰若此幼好」:谁又能像他们这样热爱学习呢?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赞赏,认为他们应该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 百年俯仰间,取足便烦恼。(人生的短暂与满足)
- 「百年」:一百年的时间。
- 「俯仰间」:一眨眼之间。
- 「取足便烦恼」:满足于现状就不会有烦恼。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性的认识和感慨,同时也强调了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他认为只要能够满足于现状,就不会有过多的烦恼和忧虑。
- 目前苟可娱,此外一齐扫。(当前的快乐与未来的准备)
- 「目前」:现在。
- 「苟可娱」:姑且可以娱乐一下。
- 「此外一齐扫」:除此之外都要扫除掉。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目前可以暂且娱乐一下,但也要为未来做好准备,不要只顾眼前的快乐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这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平衡,既要享受当下,也要为未来打算。
这首诗通过对简道可法咏诗的赞美,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修行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和哲理。